赣江畔的红色记忆——樟树人不能不知的樟树革命史

2021-03-13 18:20 阅读
樟树发布
樟树革命史是中国革命史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那段历史中
樟树这片红土地上
涌现出了一大批
艰苦奋斗的革命先驱
发生了许多
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
走进樟树市革命史馆
回望那段峥嵘岁月
(视频时长:6分47秒)

 

樟树市革命史馆由民国时期的一座老宅子改造而成。厚重的大木门、斑驳的青石板,走进馆内,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该馆按照时间脉络,将樟树革命史分为五个时期进行布展,循着这条时间线,我们一起来找寻这块红土地的记忆。

 
 
 

革命思潮随风起:1840年—1924年 大革命前期

 

 

1840年,列强入侵,樟树繁荣的局面被打破,民生凋敝。以杨杏佛、陈劭先等为代表的樟树籍民主革命先驱,在樟树乃至全国从事革命活动,传播革命思想。

随着新式学堂兴起,1901年,樟树创办第一所新式学校——省立第十三中学,也就是樟树中学的前身,随后又创办了樟树镇女子学校和临江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等。为声援五四运动,各学校选派学生代表组成清江县学生联合会,开展罢课、游行示威等活动。

五四运动中,樟树学生开展救亡图存,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等活动。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樟树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樟树的进步青年创办《清江》期刊、萧江书店,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樟树人民已经觉醒。

1922,樟树籍进步青年成立清江学友会,创《清江》期刊,宣传马克思主义

 

 

 
 

 

轰轰烈烈大革命:1924年—1927年 大革命时期

 

 

1926年初,临江五师的龙松泉老师秘密组建中共临江第五师范党小组,这是樟树成立的第一个党小组;1926年9月,他成立中共清江支部,任支部书记,樟树的党组织在迅速发展。

1926年初,中共临江第五师范党小组成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樟树进步青年开始有组织地宣传革命思想,并发动群众支援北伐战争,对抗北洋军阀。这个时期,群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北伐军进入樟树后,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群众自发向北伐军送水、送饭、运送弹药。
 
1927年6月4日,临江万寿宫召开万人工农大会,谴责蒋介石的罪行。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失败告终。为清除共产党,国民党反动派提出“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人”的法西斯口号,整个樟树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中国共产党决定团结和带领人民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红旗漫卷声声雷:1927年—1937年 土地革命时期

 

 

 

樟树籍第一个农民共产党员傅裕昌认为劳苦大众要求得解放,必须团结起来,建立革命队伍,打倒土豪劣绅,推翻反动政权。他发动天符庙武装暴动,没收土豪财物,将其一一分给贫苦群众。天符庙武装暴动是樟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打土豪行动,因此揭开了樟树土地革命的序幕。

傅裕昌组建了一支革命队伍——赤色农会,率领20多名赤色农会会员发动天符庙武装暴动,打击作恶多端的天符庙大土豪黄道士。
 
1930年7月24日,毛泽东第一次来到樟树,召开西渡赣江会议,决定避开敌人的主力部队,保全了革命成果;1930年10月,由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和由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在太平圩会师,召开太平圩会议,反对李立三路线,将红军思维引上了正确道路。

1930年10月23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昌傅的太平圩戴家园召开“太平圩”会议。

 

红军的到来让樟树河西一带成为一片红色地区,在彭德怀的帮助下,1930年10月,清江县苏维埃政府在临江成立。
 
 

 

军民并肩抗日寇:1937年—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樟树人民以店下、芗溪、洋湖、永泰和樟树镇为活动中心,全面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当时樟树的爱国师生,有的离开家人,北上从军抗日。有的留在家乡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和抵制日货运动,当时他们将查出价值近两万银元的日货,集中在东门汽车站烧毁。

1938年,樟树人民组成樟树联运站,为部队运输军用物资和粮食。

 

在樟树人民的努力下,樟树成为未沦陷的前沿阵地,当时20多家省内外媒体前往樟树发行报刊,宣传抗日,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在崇贞观战役当中,剿灭了日军四百多人,保护了一方百姓。

 
 

 

赣江两岸红旗飘:1945年—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樟树民族工商业、农业经济凋蔽,苛捐杂税名目繁多,通货恶性膨胀。

南京国民政府滥发纸币,致使通货恶性膨胀,当时的人们想去买个早餐,要提一捆钱,如果想买比较贵重的东西,钱要用麻袋来装。

 

这样的情形下,樟树店下的共产党员李树槐发动群众掀起向乡仓借粮的风潮,广大农民群众自发进行抗丁、抗粮、抗税斗争,形成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

1949年5月19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白崇禧夏威兵团驻樟树镇部队发起攻击,白崇禧部队战败溃逃,5月20日,解放军进占樟树,河东地区获得解放。7月13日,河西地区获得解放。至此,樟树全境解放。

 

1949年7月13日,樟树全境解放。6月19日,中共清江县委、清江县人民政府在樟树镇正式成立,张宇晴为第一任县委书记。1988年,撤销清江县,设立樟树市。

 

 
 
 
铭记历史,开拓未来。从1926年第一个党小组成立到1949年全境解放,24年的时间里,樟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取得了革命事业的胜利。红色基因代代传,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我们坚信,樟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