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历史发展重要转折点——秦征百越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武力扫平六国,中国历史进入空前的统一秦汉时代。到公元前214年南定“百越”、北逐匈奴,秦朝版图才最终形成。
秦统一前,江西长期处在“吴头楚尾”的中间地带;秦灭六国后,“江西”的轮廓隐约显现出来。秦征百越,于江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和分水岭,这里的战略地位凸显,纳入中央版图,迎来了发展的契机。这是江西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个新的开端。
01
特殊地理位置
秦朝统一之初,沿袭秦国和各诸侯国原置郡县,分天下为36郡,后逐步增加至48郡。秦代江西大部分地区先属九江郡,后属庐江郡,庐江郡郡治番阳(今鄱阳县)是江西境内首个郡治,江西地区纳入了帝国版图。
百越,是对分布于今浙、闽、赣、粤、桂及苏南、湘南和越南北部地区古越族的泛称。江西东、南部散居着不少越族部众,又东邻浙江、福建,南靠广东等越人密集地区。
百越分布示意图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江西地区即是秦朝用兵百越的战略前方,又是进攻岭南越族腹心之地的最理想的战略后方。江西作为沟通中原与岭南、闽越的枢纽,战略地位得以提升,获得了稳定的发展空间。
02
秦军南平百越
秦始皇扫六合后对百越地区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公元前219年,秦征百越,发兵50万分五路南下,以“结余干之水”者为东路,以“守南野之界”“处番禺之都”者为中路,以“塞镡城之岭”“守九嶷之塞”者为西路。其中有两路分别屯驻与江西境内余干和南壄,“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汉之水”。“守南野之界”指今南康市南大庾岭,包括今南康、上犹、大庾等地,秦军沿赣江干流逆流而上直抵“南野”;“结余干之水”指今余干、乐平一带的信江,秦军向东南可进入赣江支流——余水。
秦军南平百越示意图
南征百越期间,秦对江西有效统治范围主要在赣北,对赣东和赣中以南地区的控制一般采用设点驻军、武力威慑的方式进行。这种点状控制为日后县级机构的设立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江西边防战略地位及其通往岭南和闽中的交通地位凸显。这里是通向岭南的交通要道,赣江天然水道与新开辟的大庾岭连成一体,为秦汉以降中原进入岭南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
03
物以证史
地处江西西南部的遂川县,位于赣江支流遂川江上游,地接吉太盆地,背倚罗霄山脉,毗邻湖南。境内山峦重叠,河溪纵横,古道四通八达。1976年春,在离县城20公里的藻林公社(今草林乡)左溪河边,发现一个印纹硬陶罐,出土一批青铜兵器,其中青铜戈1件,青铜矛1件,铜镞80余支,青铜戈内一面刻有铭文,铭文释为:“廿二年临汾守瞫库係(?)工歍造”。
铜兵器出土位置图
值得注意的是,铜戈、铜矛、铜镞的造型,和北方战国末期墓中出土器物极为相似,从铜戈内上刻铭和铭文体例、文字风格看,都是属于“秦式”,铜矛和秦始皇陵东侧陶俑坑出土的I式矛完全一样,这批兵器的时代应是战国末期秦器。
青铜戈
青铜矛
青铜镞
“廿二年临汾守瞫库係(?)工歍造”,根据战国末期秦国诸王在位年数等历史信息,经专家考证,廿二年应是秦始皇纪年,即公元前225年。“临汾”为郡名,秦河东郡郡治此时设在临汾, 守”是临汾郡郡守。“瞫”应是郡守之名。一般的秦戈铭文,郡守名字的后面各有“造”或“之造”字样。这批兵器应是秦始皇廿二年瞫任河东郡守期间,由武库官员係监督、工匠歍铸造。
青铜戈铭文“廿二年临汾守瞫库係(?)工歍造”
青铜戈临摹图
青铜兵器出土地一带, 路通五岭、湖广要冲,北顺左溪河而下汇入赣江可抵豫章,南可越大庚岭抵粤,西沿左溪河可抵达湖南县境。结合史料和实证,这批秦兵器应是当年进军岭南的秦军将士使用过的武器,是秦始皇进行统一岭南战争这一宏伟事业的重要实物例证。有秦始皇纪年的文物在江西尚是首次发现,也是江南地区迄今唯一的一次,填补了江西秦代考古的空白,对研究秦朝物质文化、探讨统一岭南战争进军路线等诸问题都是可贵的实物资料。
04
秦征百越
与江西开发
秦统一百越(前214年)前,九江郡的南境只限于赣中以北,之后,赣南、赣东等越人活动区,仍以军事据点为主,在要害之地派军屯守。公元前214年开始,在长达数年的军事行动中,原来南北物资交流的商道,开拓成南北通途。
秦征百越,打通了赣江——大庚岭——珠江交通干道,江西由此成为秦军在南方的重要集结地和后援地,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在此后的中国及江西历史发展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岭南、闽东等边区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江西、湖南等地开发加速,相对封闭的江西地区获得了一次发展的契机。
秦九江郡示意图
秦征百越及由此在江西境内打通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是江西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江西在政区版图上被纳入统一的中央王朝,在军事、经济上也开始受到中央王朝重视,确定江西省域基本轮廓,为西汉设立豫章郡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博物馆、遂川县文化馆:《记江西遂川出土的几件秦代铜兵器》,考古,1978年第1期 。
[2] 彭适凡、刘诗中:《遂川出土一批秦始皇时兵器》,《文物工作资料》,1976年第5期。
[3] 彭适凡:《江西通史》先秦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4] 梁德光:《江西遂川出土的青铜器》,《南方文物》,1993年第3期。
[5] 彭适凡:《江西遂川出土秦戈铭文考释质疑》,《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