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红歌里的江西故事——八一起义歌
江西被誉为“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这里诞生出许多经典“红歌”,传唱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它们是革命时期火热斗争的真实写照,将满盈的革命情感与亲切民歌相结合,独具艺术魅力与美学意蕴,彰显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每当悠扬旋律响起,一幕幕难忘的历史回忆涌上心头。每一段耳熟能详的旋律背后,都蕴藏着扣人心弦的革命故事。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红歌是《八一起义歌》。这首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简洁明了,生动展现了八一起义时起义军作战的场景。
《八一起义歌》
七月三十一,夜半闹囔囔,
手榴弹,机关枪,
其格格其格格响啊,响到大天亮。
原来是共产党武装起义,
原来是红带兵解决国民党,
啊噢嘿!噢嘿!噢嘿!
我快活笑哈哈!
啊噢嘿!噢嘿!噢嘿!
我快活笑哈哈!
这首歌曲最早是由南昌百姓用南昌方言演唱,诙谐而不失深意,在后世传唱的过程中,又衍生出多个改编的版本。
【看视频】
视频素材来源于网络
【听故事】
1927年8月1日凌晨两点,枪声划破了长夜的静寂,惊醒了沉沉酣睡的古城,令整个世界为之一震。两万多名“红带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这惊天一枪,为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篇章,从此,中国共产党踏上了独立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新征程。
【红歌里的小知识】
歌词中的“红带兵”是什么意思?
在当时的八一起义部队里,大部分将士名义上还是国民革命军,起义军和敌军穿着同样的军服。为了让战士们准确辨识敌我,起义军们胸佩红色领带,臂扎白毛巾,并在马灯和水壶上贴上红十字。红、白两色在夜间较为醒目,领带、毛巾、马灯等物件又方便携带,容易隐藏,因此成为了起义军的标识。
除了实用,这些标识也有着深刻的寓意:红色领带代表着与旧时代的决裂,象征一支红色的军队;马灯则预示着南昌起义即将照亮中国革命新方向。
正是由于起义军都佩戴着红领带,所以当时的南昌老百姓都称起义军为“红带兵”,这样就有了《八一起义》歌谣中的“原来是红带兵解决了国民党”的描述。由此可见,红领带、白毛巾这些起义的标识已深入民心,成为南昌起义军的形象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