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物种在江西丨垤鹳何翩翩,颇与鹤同类

2022-02-16 09:30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点击查看专题↑

2022年2月6日,上千只东方白鹳,在九江市湖口县南北港水域觅食,成为当地初春时节的一道风景,这也是十余年来最壮观的一次。

△大江网-江西日报记者燕平

去年新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东方白鹳作为新增保护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大江网-视觉江西 封晓雯 魏东升摄 

“鹳”“鹤”分不清?

东方白鹳(guàn)是一种大型的涉禽,体态优美,步履轻盈、优雅,被誉为“鸟类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濒危物种。长而粗壮的嘴十分硬,呈黑色,仅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嘴的基部较厚,往尖端逐渐细,身体上的羽毛主要为纯白色,腿、脚甚长,为鲜红色。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

△视觉江西 蒋冬生 摄

鹳鸣于垤(dié),妇叹于室。—《诗经·东山》

鹤鸣于九皋(gāo),声闻于天。—《诗经·鹤鸣》

东方白鹳与白鹤极为相似,早在古代就有区分鹳鹤之诗。鹳无鸣肌,成鸟不会鸣叫,常以嘴部的上下敲击发出声响;鹤可以发出响亮叫声。

△大江网-视觉江西 蒋冬生 摄

白鹤的后趾很小很无力,所以不能上树,所以不得不在低洼地,如水中、沼泽地中搭建巢穴。而东方白鹳正相反,它的后趾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自己在树上的活动,所以树木、崖岩,甚至房顶上就成了首选。

三国时吴国的陆玑所著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曾对东方白鹳这种鸟做过解释,他称:“鹳,鹳雀也。似鸿而大,长颈赤喙,白身黑尾翅。树上作巢,大如车轮,卵如三升桮。” 其中,“白身黑尾翅”是东方白鹳的典型特征。

△大江网-视觉江西 蒋冬生 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鹳雀楼乃唐代名胜之一,时有鹳雀栖其上,故名。

△大江网-视觉江西 蒋冬生 摄

东方白鹳江西“安家”记

近些年,在进贤、鄱阳、余干等地,都曾发现过东方白鹳在远离人群、湖面中央、有水有食的铁塔上筑巢繁殖。

2021年2月19日,电力工人在南昌市进贤县青岚湖水域附近的高压铁塔上,发现东方白鹳的鸟巢里有5枚鸟蛋。这已经是东方白鹳连续2年在这里筑巢孵卵。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舒言诚 记者 王祺 摄 

早在2020年3月25日,无人机已拍下在高压铁塔上“安家”的东方白鹳一家。一雄一雌的两只成年东方白鹳在高压铁塔上“安家落户”,并成功孵化出了5只幼鸟。2020年5月,东方白鹳北迁,考虑到东方白鹳有次年回巢的习惯,每逢大风暴雨后,工作人员都要对鸟巢进行检查,确保东方白鹳来年“有家可回”。

△大江网-江西日报 记者徐铮摄

本属于冬候鸟的东方白鹳开始越来越多地选择在鄱阳湖周边筑巢安家,有从候鸟变为“留鸟”的趋势。而它们青睐的“落户”地点,很多是远离人类住宅的高压电塔塔顶。

据专家介绍,东方白鹳筑巢附近要有浅水湖泊、池塘或河流,便于它们觅食和育雏。当水域附近缺乏高大乔木时,输电铁塔由于结构稳定,便成为一些东方白鹳筑巢的选择。

△大江网-江西日报 记者徐铮摄 

湿地滋润赣鄱,引来候鸟安家。在江西,水丰草茂的生态环境,每年都吸引众多候鸟在此栖息和繁衍后代,人、水、林、鸟共家园,绘就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陈婷、实习生衷诗雨整理)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舒言诚 记者 王祺 摄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