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物种在江西丨头顶凤冠的“鸟中吃货”

点击查看专题↑
由于环境污染、栖息地减少、人类猎捕等原因,许多动物曾一度濒临灭绝。今天(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不打扰、不伤害,与他们和谐共存,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有诗云:“俊美田凫冠麦鸡,凤头摇曳若旌旗。水塘沼泽留身影,绿锦云绒做彩衣。”
这讲的是一种珍稀的鸟类——凤头麦鸡。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头戴凤冠、身披羽衣、脚登红靴,姿态傲娇,宛若一名高雅的贵族,缓缓登场。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邓丹 摄
个头小 饭量大
凤头麦鸡名字中有一个“鸡”字,但是它并非我们熟知的家养鸡类别,它属于鸻形目鸻科麦鸡属,是一种涉禽,为湿地水鸟。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许南平 摄
虽然凤头麦鸡的个头不大,在涉禽家族属于体型比较小的种类,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吃货。
凤头麦鸡既吃荤,也吃素,既捕鱼、又逮虫。据说最喜欢吃蝗虫,偶尔也会吃各种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以及甲虫、以及活吞体型不太大的无脊椎动物或蛙类等。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许南平 摄
凤头麦鸡的吃货名号并非徒有虚名。只要在它们肠胃允许的范围内,可谓是无所不吃,栖息地范围内的各种害虫都逃不过凤头麦鸡的“无情铁嘴”。
凤头麦鸡爱吃害虫,它们存在的地区不容易害虫泛滥,称得上是保护农业生产的益鸟。因此,凤头麦鸡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三有”保护鸟类。
择鄱阳湖而栖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这描述的是鄱阳湖上的渔民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同时暗示了鄱阳湖生物资源丰富,这也吸引了许多候鸟在此越冬栖息。
据调查,每年有近百万只候鸟来鄱阳湖越冬,越冬鸟类达300多种,被世人誉为“候鸟乐园”。当然,凤头麦鸡每年也来这里越冬。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许南平 摄
去年12月3日,第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开启,活动组委会对15个观鸟点越冬水鸟进行同步监测,其中6个观鸟点都能发现凤头麦鸡的踪影。
具体包括: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战备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沙湖、高新区五星白鹤保护小区、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朱袍山和鄱阳县香油洲。
凤头麦鸡于鄱阳湖上或闲庭散步、或轻松觅食、或嬉戏啄羽,它们点缀了这一幅诗情画意的“美丽江西”风景图。(赖敏、实习生陈颖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