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脚上岸”奔向美好新生活 鄱阳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安置
鄱阳讯“好生态带来了好风景,我们‘洗脚上岸’后将家里改造成渔家农庄,主要经营餐饮和住宿,一年收入有10多万元!在农庄做事的退捕渔民月收入也都超过3000元!”望着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青山绿水,看着各类珍稀候鸟信步草洲,鄱阳县白沙洲乡车门村原渔民范冬才心里美滋滋的。范冬才说,退捕后他在有关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下开了渔家农庄,从风餐露宿的渔民摇身一变成为安居乐业的老板。农庄现在还成为该乡退捕渔民就业信息交流的平台。
在不远处的团林乡狮子山村,如今每到节假日便游人如织、人声鼎沸。这个昔日脏乱差的小渔村,经过提升改造,已打造成了乡村3A级景区、网红打卡点。不少退捕渔民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吃上了“旅游饭”,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春日的双港镇退捕渔民转岗就业车间,一派繁忙景象。61岁的王春莲从去年开始在这里的华淑腾达渔具有限公司上班,每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加上退休社保工资,一个月收入超过4000元。他开心地说,在这上班比以前打鱼要轻松多了。
渔民退捕转产就业安置保障工作不仅关系渔民个人生计,也直接关乎一方稳定。鄱阳县克服退捕渔民众多、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任务重等困难,切实做到底数摸清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就业政策引导到位、就业服务前移到位、干部结对长效帮扶机制到位,把禁捕退捕和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作为担在肩上、放在心上的“头等大事”。
针对渔民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年龄较大等因素,鄱阳从开展多种形式的退捕渔民招聘、在各乡镇(街道)成立退捕渔民就业服务专班、开展各类退捕渔民技能提升培训等方面入手,积极为渔民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扶持,帮助他们成功转产就业。
截至目前,该县涉及11个乡镇(街道)退捕渔民共14790人,劳动力人数11999人,已就业劳动力11999人,其中,县外就业7086人、县内就业4913人,就业率达100%。
(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