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南昌解放 不能忘却的记忆
73年前的
今天
1949年5月22日
南昌解放
屹立在新的时代起点上,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从古邑洪城迈向现代都市,南昌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历史昭示未来,沧桑成就正道。
请跟随史志君回望历史瞬间,
重走南昌解放之路!
在江西省中部,赣江之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启了我党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他就是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南昌。南昌是水陆交通中心,浙赣铁路和南浔铁路的连接点,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1949年5月22日,人民解放军经过浴血奋战解放南昌,使全城人民当家作了主人。2022年是南昌解放73周年。73年披荆斩棘,73年风雨兼程,与新中国同岁的英雄城南昌,见证着中国“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
千里追击 兵临城外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两党和谈宣告破裂。随后,遵照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向长江以南地区大规模进军,解放全中国。
▲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按照中央军委指示:第二野战军3、4、5共3个兵团为在安徽枞阳至江西湖口之间渡江。
▲1949年,渡江战役前的解放军
▲准备渡江的解放军战士
第四野战军在湖北武汉至江西九江之间渡江,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第二野战军4兵团担任皖赣边境江西段渡江任务。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4月21日,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带领4兵团从彭泽县八角州强渡长江,突破了敌人在九江至安庆的防线,22日17时,占领江西省彭泽县境内的马当要塞。刘伯承、邓小平根据国民党军队在江防被突破后的混乱趋势,决定取消4兵团接管南京的任务,改沿5兵团右侧向上饶东西地区挺进,歼灭浙赣线的敌人,割断蒋桂联系,攻打南昌。
陈赓接到刘、邓指令后,立即指挥所辖13军、14军和15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沿浙赣线挺进。左纵队15军于4月29日攻占乐平,接着解放横峰等地,截断浙赣线,断敌退路。14军担任4兵团后卫,于5月5日解放鹰潭重镇后,继续向南挺进,16日解放临川、进贤两城,其42师进抵樟树以东地区,与第四野战军形成对南昌国民党军队的夹击态势。右纵队13军沿浙赣线追歼逃敌,于5月3日解放弋阳县城,5月17日解放赣北重镇九江,尔后继续向南昌进击。
解放军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后,如惊弓之鸟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首先逃跑,并纵火烧毁办公楼。接着,省政府各机关也仓皇向赣州撤逃。5月2日,桂系部队夏威兵团从上海退守南昌,在城区外围构筑野战工事,企图负隅顽抗,并在城内贴出“十杀令”恐吓镇压南昌人民,对南昌市商会敲诈勒索强行征收“城防费”,还阴谋策划破坏城区的公用设施,炸毁水电厂、仓库和中正桥。
据党史资料记载,面对国民党妄图在撤退前把南昌变成一座空城的阴谋,中共地下党和南昌人民组织的城市保护运动也秘密展开。国民党当局在溃退前曾3次进入水电公司,企图捣毁供水间和发电间,公司职工坚决守护,并在公司周围设立电网,防敌侵入,终于保全机器。南昌电信局职工自发成立“护局队”,把载波室的三路载波增音机和三路载波终端机拆卸,并把无线电发射管等主要设备一并隐藏保存。
车站、机场同样是国民党当局搬迁和破坏的重点。国民党军队溃退前夕,铁路南站工人举行罢工,致使火车开不动,物资运不走。国民党军队从机场抢出来的50箱物资急待运走,铁路工人就是不肯装车,粉碎了国民党当局的抢运计划,保护了20辆机车。江西公路局工人将40多辆汽车的主要部件拆卸后掩埋起来,并以汽车正在大修又缺少零件为由蒙骗国民党当局,使这批汽车没有一辆被开走。与此同时,盐务、邮政、银行及学校等部门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搬迁、反破坏斗争,完好地保存了大批设备和物资器材。
五百英雄 血洒谢埠
在解放南昌的史志资料中,谢埠之战尤为引人注目。谢埠位于南昌的“东大门”,当时是国民党南昌县政府所在地。谢埠之战规模不大,却是解放军渡江战役后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也是解放南昌的最后一场战斗,对南昌解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解放军向南昌挺进
5月10日,二野前敌委员会命令4兵团做好接管南昌的准备。5月16日,陈赓决定以13军前卫师37师攻占南昌。接到兵团命令后,37师冒着大雨,两昼夜急行军300余里,5月19日进逼抚河。5月21日凌晨1时,37师先遣团110团从南昌东南30里的灌里缪村强渡抚河,迅速包围谢埠镇,迫使驻扎在此的南昌县保安警察大队400余人缴械投降。接着,110团迅速向前推进5里多路,到谢埠镇的板溪李村、南嵩、北嵩和东湖贾村、王家庄、梧岗一线,等待后续部队一起挺进南昌。
解放军突然占领谢埠,国民党大为惊恐。白崇禧即令南昌城郊的夏威兵团188师和175师共1万余人,分三路包围110团,企图夺回谢埠镇,迫使立足未稳的解放军退回抚河东岸,掩护南昌守敌主力撤退。
在敌众我寡,援兵未到的情况下,一场恶战在南昌城外围抚河西岸的王家庄、贾村、五郎岗、板溪李村一带打响。从21日早上到傍晚,敌军以数十倍于我的兵力发起了8次密集进攻,面对敌人的突然反扑,110团战士发出“为解放南昌流尽最后一滴血”“为解放我军诞生地而死无尚光荣”的豪迈誓言,坚守阵地。在这场背水战中,37师伤亡500余人,一些连队伤亡超过一半,有的连队伤亡高达90%以上。
时任3营营长的安玉峰趴在一座古庙外的水沟里作战,身上多处中弹受伤也不退下,是两个警卫员拼命把他拖回庙里。这两名警卫员在返回作战时中弹牺牲。在板溪李村高地,9连坚守阵地,至死不退。司号员叫连长撤下,却得到连长“人在阵地在“的拒绝。司号员当即表示”我在阵地就在“,硬是把连长换了下去。
据军史资料记载,战后从阵地撤下,9连只剩下包括连长在内的13人,司号员和通讯员都牺牲了。3排阵地只有9班一个班坚守,而且除班长高小堆等3个人外,其余战士都负了伤,子弹也快打完了,高小堆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使敌军误以为我军还有主力,始终不敢前进一步。在东湖贾村、王庄一线阵地上,4连机枪班副班长朱林,双腿被炮弹炸伤,只能趴在田地里射击。子弹打完了,他就爬到已经牺牲的战友旁,卸下战友的武器,继续战斗,直至牺牲。
21日上午,111团、110团1营赶到增援遭受敌军围攻的110团2营和3营,与敌军反复冲杀。下午,109团增援部队赶到抚河东岸,强渡抚河。在激战中,110团3营再次陷入敌军包围之中,被逼到一片杂草丛生的坟地。战斗更加激烈,双方展开肉搏战。8连连长身负重伤,3个排长全部牺牲,敌军最后冲了上来,副排长邓富民从牺牲战友身上取下4颗手榴弹,捆在一起,拉下导火索,高呼“为了新中国!”,与敌军同归于尽。下午3时,师长周学义、政委雷起云分别率领111团、109团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向十华观迂回侧击,将国民党军队175师截断,全面击溃了敌军的进攻。夏威部队受到重创以后,丢下上千具尸体、大批伤员和武器弹药,退回南昌城内。
▲被国民党炸毁前的中正桥
5月22日拂晓,退守南昌城内的夏威兵团主力不战自溃,乘天色朦胧弃城西逃,并炸毁中正桥(后改名八一大桥),阻挡人民解放军过江追击。我37师奋勇直追,俘虏敌军800余人,全歼国民党军后卫部队,当日下午,宣告南昌解放。
军民同庆 南昌解放
5月23日拂晓,成群结队的工人、学生和其他市民抬着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举着“欢迎人民解放军”的红色标语牌,高呼“国民党被打跑了”“天亮了”“南昌解放了”等口号,潮水般涌向街头,喜气洋洋地欢迎人民解放军。
上午9时,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举行庄严的入城仪式。师长周学义、师政委雷起云率领着整齐的队伍,在军号声和“走,跟着毛泽东走!”的洪亮歌声中,雄起起气昂昂地从顺化门进入市区。拥挤在中山路、象山路、叠山路两旁的欢迎人群顿时沸腾起来,鞭炮声、锣鼓声和“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欢呼声融成一片,响彻云霄。
▲人民解放军进入南昌城
5月25日,全市600多名产业工人、5000多名中等以上学校师生,分别举行集会,欢庆南昌解放。
▲5月25日欢庆南昌解放集会现场
6月3日下午,南昌各界5万多群众在公共体育场隆重举行庆祝南昌解放暨欢迎人民解放军大会,南昌县近千名农民也兴致勃勃地赶来参加大会。会上,大会主席余立毅首先致词。接着,工人、学生、妇女代表分别向人民解放军献花、献词。南昌铁路工人和正大、体专学生向人民解放军敬献一面有万人签名,并绣着“人民救星”四个字的大锦旗。
▲图为庆祝南昌解放大会会场
▲图为邮政职工举着毛主席的画像进入会场
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三军政委刘有光代表人民解放军满怀豪情地致答词:“今天,我们又回到了二十二年前的老家啦!这是一件大喜事,值得我们欢呼、高兴。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建设好新南昌!”大会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致敬电。会后正值傍晚,广大群众高举火把,高呼口号,冒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南昌新闻》有关庆祝大会盛况的报道
接管南昌 政权新生
1949年5月23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政治部副主任胡荣贵和第十三军政委刘有光率领800多名工作人员进驻南昌,开展城市临时接管工作,成立了中共南昌市工作委员会,刘有光任书记,胡荣贵、雷起云任副书记,下设警备、公安、政务、文教、财经、交通、秘书7个部门。
中共南昌市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立即宣布全城戒严,禁止一切非法武装活动,派出解放军看管一切应接收的政权组织、公共设施、物资仓库等。同时,派出军代表接收国民党政权的军事和警察机构,收缴军警武器。接着,对国民党政权的财政、税务、银行、邮电、广播、交通、卫生、消防、水电、水利等部门进行接收。经过短时间紧张的接收工作,城市秩序迅速恢复正常。
5月25日,《南昌新闻》创刊发行。5月26日,南昌与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恢复通邮通电。5月28日,江西广播电台更名为南昌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同日,公共汽车恢复营运。6月4日,中正桥经抢修后恢复通行。
▲图为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三十七师110团2营机炮连在南昌合影
▲6月8日,四野十五兵团在南昌与二野四兵团胜利会师
6月9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奉命离开南昌,参加解放大西南战役。城市防务由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第四十三军第一五六师接替。通过初期的临时接管工作,完全控制了国民党在南昌的统治机器,为人民政权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由陈正人、陈奇涵、邵式平等率领的一批南下干部奉命于6月4日抵达南昌。6月6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对刚解放城市实行军事管制的指示,成立南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担负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接管一切公共机关,建立党的组织和人民政府等任务。6月7日,根据华中区临时人民政府命令,南昌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邓飞任市长,陈南生任副市长。
▲图为报纸有关南昌市军管会和南昌市人民政府成立的报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共南昌市委于7月1日宣告成立。南昌郊县解放后,也于同年5,6月间先后建立了党的组织和人民政府。市军管会和市人民政府成立后,立即开展城市全面接管工作。至7月19日,南昌市接管工作告一段落。南昌解放和人民政权的诞生,标志着南昌人民从此走进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南昌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73年弹指瞬间,今天的南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倾听和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的是把革命中最宝贵的精神遗产,变成长风破浪的云帆,驶向新时代胜利的彼岸,开拓南昌新的灿烂明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定会实现。
让我们, 永不停下对美好生活的追寻,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