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五绝诗轴》

2022-06-16 11:10 阅读
平常心得

 

《五绝诗轴》,《八大山人全集》第2册第431页。    

    八大山人的这幅作品在《八大山人全集》中的题目是《行书五绝诗轴》,其实它是草书。这幅作品是纸本墨笔。纵120.5厘米,横44.5厘米。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八大山人在60岁左右形成自己成熟的书法风格。1684年(59岁)署“八大山人”款以后,通过临写锺繇、王羲之、孙过庭、颜真卿等人,书体为之一变,从此,直到1705年去世,他在行书、草书、楷书等各种书体上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八大的这幅《五绝诗轴》是其晚年独特风格的精品:

    他写的是——

客问短长事,愿画凫与鹤。

老夫时患胛,鹤势打得着。

    这幅作品因为用草书写就,写的是什么字,难认莫辨。第一句,一开始认为是“客自起长亭”,第三句认为是“老夫时画押”。有位先生在1981年《文物》第6期写了一篇《八大山人的画押》,把“起长亭”改成“短长亭”,把“时画押”改成“时患胛”。江西美术出版社《八大山人全集》的释文是“客自短长亭”。

    后来,有读者来信说:

    第一句应为:“客问短长事”。在字形上看,“客自短长亭”或“客问短长事”都有可能,但从上下文上看,“客问短长事”比“客自短长亭”好多了。(新浪博客:《八大山人的石鼓文》,2009-07-07

    第二句:“凫”,野鸭子,体长60余厘米,喙宽而扁平且短,常群游于湖泊中,能飞。凫胫短小,而“鹤”腿细长,故有“鹤长凫短”之说。“客问长短事,愿画凫与鹤”,典出《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②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说凫胫短、鹤胫长,这是事物所固有的,而合乎自然、顺应人情的东西,就是各得其所的,反映了庄子听任自然的思想和无为而治,返归自然的社会观、政治观。

     第三句:“患胛”,疑为肩周炎之类病。

    八大山人这四句诗的意思就是:“有客人问关于短长的问题,我就用画野鸭和仙鹤来回答。我就像闲云野鹤一样悠闲冷眼地蹲坐着,你奈我何。”一派任其自然、悠然自得的散淡,还透出一股子倔强劲、精气神。

    八大山人的这幅《五绝诗轴》,构图精到,结字开阔,较少倚侧,大开大合,空间营造独特,外拓内敛,用笔尖锐锋利,字势险绝,字形错落,运笔圆浑灵动,动势流畅。八大善于将其画荷茎的“金刚杵”笔法,运用到草书的笔法中去,如“胛”字的那一竖,大幅拉伸,是八大典型的“蚯蚓体”、“金刚杵”,细长、飘逸而刚健有力,让人想起八大画荷花的茎梗的画法,浑圆、刚劲、富有弹性与节奏,修长圆晬遒劲。

    八大山人早期书风险绝,颇具怪伟气象;中期逐渐收敛,沉着蕴藉;晚期任其自然,平淡天成。用笔上也变化明显,早期劲疾刻削的笔势转化为浑朴自然、含蓄内蕴的笔调,以圆浑、凝重、清润为特色,这种意蕴含蓄的笔调,把墨的干湿浓淡运用得非常空灵,充满着一种寂寞淡然的情调。(钟银兰)

    从1678年(53岁)到1686年(61岁)的七八年间,八大山人草书作品逐渐增多,且是放纵不羁的狂草。作于1682年前后的《行书诗册》是一件重要作品,狂草结构和笔法的引入,作品中夹杂着一些大字,阅读起来有种突兀感。正是这种拆解和夸张,打破了他前期匀称、雅致的模式,不同于他原有的章法和用笔习惯,为他在成熟期对某些空间和笔法的夸张埋下了伏笔。这一时期的狂草,是八大山人确立自己书风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转载于《八大山人研究大系》第八卷·上,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17页

 

本文是对拙著《不语禅——八大山人鉴赏笔记》第6篇第6节的改写。

 

 

作者:姚亚平
编辑:陈婷 审核:李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