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来帮忙 24小时“不掉线”
“湖边危险,请勿靠近。”7月12日,在瑞昌市城区的安定湖湿地公园,当两名小学生打打闹闹靠近湖边时,安装在湖边的防溺水人脸识别智能预警监控系统立即响起语音警报。
瑞昌境内水系发达,拥有19.5公里长江岸线和两条河流,还有94座中小型水库和2302座山塘。为破解和防范水域面积广、巡查管控难等问题,该市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构建精准化、智能化、立体化的人防、技防体系,为防溺水工作增添科技“砝码”。
12日中午,瑞昌气温高达39℃。在该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大厅,工作人员目不转睛盯着大屏幕上的监控视频。
“我们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的立体化防控措施,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群防群控防青少年学生溺水体系。防溺水人脸识别智能预警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巡查全天候‘不掉线’。”瑞昌市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温瑞斌指着屏幕上长江梁公堤段、市区人民公园、安定湖等30个重点水域的实时画面说,一旦有学生闯入划定的警戒区域,系统后台会自动启动语音驱离功能。
瑞昌市桂林街道庆丰村18组,有个面积只有600平方米的鱼塘,由于处在村庄内,附近又有一所小学,当地将其列入了重点水域进行监控,投入2万元安装了防溺水人脸识别智能预警监控系统,并在水塘边布设了救生圈、救生竿和警示牌。桂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志明介绍,该街道已经在辖区重点水域安装了7套防溺水人脸识别智能预警监控系统。
去年春季,长江江畔的码头镇在20处重点水域安装了防溺水人脸识别智能预警监控系统。
瑞昌市教育局综治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防溺水传统警示方式一般是在河流、水库周边设置警示标牌、围栏及安排人员巡查等,但仅仅是视觉上的警示,加上巡查人员精力有限,无法全天进行巡查。该套防溺水人脸识别智能预警监控系统结合高清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智能分析、声光报警及语音警告等方式,对涉水人员进行劝离。同时后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电脑客户端实时查看监测水域周边人员、水面险情,前方动态画面及时同步后台指挥中心,一旦出现人员落水或其他险情,可以更好更快地做出决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
江西日报记者 徐黎明
编辑:张瑜 审核: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