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阵笔”监控学生作业?智能虽好但别乱用

2022-08-02 07:30 阅读
正观新闻

近日,一名海南的网友发帖称,老师给全班同学发放了一支“点阵笔”,有特殊的笔芯,笔头旁边的摄像头能捕捉特殊纸张的笔记,将笔记实时传导,学生什么时候写,写了什么,老师那里都会收到通知,暑假作业必须用这个“笔”来写。网友吐槽称,感觉自己被监视了。

网友口中的“点阵笔”,也称之为“马良笔”或者“智能笔”,能将写在纸上的信息实时传导到电子产品上。透过智能笔,老师不仅可以及时跟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还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做题时长和知识结构学习程度,从而调整教学重点难点。如此一举两得,估计不少老师和家长都会欣然采用,这也是“点阵笔”的使用场景从课堂延伸到假期的重要原因。

相信不少人上学时都有过假期即将结束时熬夜赶作业的情形,也曾懊恼自己为何没能自律一点早点完成作业,“点阵笔”的出现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上述现象。然而,再有效的技术,如果忽略了使用者的实际感受,无视潜在的技术风险,强制性要求扩大使用场景,显然都并不合理和科学。

首先,对于被“监视”的学生而言,这种时时刻刻被掌控的感觉并不好受。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寒暑假期间,需要一定的外在监管来督促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但过于严密的监控,同样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同样是一支“点阵笔”,未必适用于所有学生。那么,究竟要不要采用,理应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权。

其次,“点阵笔”的价格并不低,一支笔及服务费用每年几百到上千元,这样的价格对于不少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也因此,“点阵笔”的推广和使用,必须要充分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愿,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学校和老师利用家校关系的不对等强制推行,甚至于和商家存在利益牵连,必将被主管部门所不容。诸如此前有学校强行推行平板电脑被问责,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的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情形下方能采集。学校使用“点阵笔”收集信息是否具有充分必要性,没有智能笔是否教学工作就无法开展,相关企业在收集学生信息后是否进行了保护性处理,这一切问题都需要学校审慎考虑,不能只听企业的“一面之词”就盲目拍脑袋强制推行。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点阵笔”虽好,但不能乱用。若使用得当,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用他律倒逼学生自律,但若是违背了正当、合理、合法的原则强制推行,甚至于课上课后都要求使用,不仅会让学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更可能成为家校矛盾的催化剂,必然会过犹不及。更为关键的是,学校不能把工具当成终极目标,把学生习惯的养成都寄托于“点阵笔”上,却忽略了教育育人的本质。

 

编辑:陈婷 审核:付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