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当理论宣讲遇见“青春澎湃”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廖镇宇、金可报道:八月的武宁热情似火,八月的武宁美景如画。近日,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青春向党”理论宣讲团赴武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武宁县新宁镇、宋溪镇和源口村等采取“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家+基层干部”“学生+农户”的方式开展理论宣讲工作。
“青春向党”理论宣讲团以润物细无声的韧劲,生动细致地将党的声音、改革巨变、家乡变迁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宣讲声声入人心,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

镜头一:“乡村振兴的美丽宜居是什么样子?就是‘山水武宁’的样子!”理论宣讲团成员曾玲在源口村文明实践中心作乡村振兴理论宣讲时这样说道。
理论宣讲团带队老师潘锡杨博士在活动尾声时说:“在这里,我们领略了‘山水武宁’的得天独厚,感受了‘人文武宁’的深厚底蕴,特别是见识了武宁党政工作人员带领乡亲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热情,获益匪浅,感触良多。回到学校以后,一定把在武宁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为教学的素材、研究的题材,提炼总结好、宣传推广好。”
“青春向党”理论宣讲团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充分发挥学院师资优势,依托“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基层,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贯通起来,通过面对面、小范围、互动式宣讲,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明发展前景。据了解,理论宣讲团面向县、乡、村三级干部群众共计200余人宣讲多场,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好评。
相关链接:武宁县高度重视理论宣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宣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注重邀请专家集中讲、领导干部带头讲、创新方式互动讲、多级联动分类讲,着力在“接地气、暖人心”上下功夫,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千家万户。
边思边悟边感受,武宁乡村振兴展新颜

镜头二:“边听边看边感受,读懂了武宁干部奋发向上铸就的活力武宁;边干边学边体会,明白了细心耐心暖心是武宁干部看家本领;边思边悟边总结,认清了责任与担当是武宁干部的最亮底色。”理论宣讲团成员在调研日记本上这样写道。
在罗坪镇长水村,2004年,中国一项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变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称“林改”)在该村进行。16年后的林间小道上,师生们一边欣赏充满天然野趣的林地自然风光,一边兴致勃勃地谈论武宁在林业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
在“红色上汤”党史馆,“青春向党”理论宣讲团认真参观历史遗物、仔细聆听革命故事,在一张张照片和一个个英雄事迹中与红军同行。行走在路上,耳边回荡着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英雄战歌。
在官莲乡东山村,村党支部书记谭翊泉结合工作经历在田间地头为“青春向党”理论宣讲团成员讲了一堂生动、深刻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在同学们中间引起广泛共鸣,并勉励同学们学农爱农、强农兴农。
相关链接:武宁县认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生态强县作示范、绿色崛起勇争先的总体战略,聚焦“六大定位”(绿色产业集聚区、开明开放创新区、生态文明典范区、城乡融合标杆区、幸福生活样板区、县域治理实践区),推进“四个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奋力谱写山水武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浓浓青年支教情,真情支教更真心助学

镜头三:“我们要用爱国之音符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红色血脉中作示范,勇争先。”理论宣讲团成员马畅在红色音乐会上这样说道。
红色音乐会上,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将红色基因深深筑牢在小朋友的心坎里;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将红色血脉深深印刻在小朋友的脑海里;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告诉小朋友要将红色传统发扬光大。
在学业课堂上,理论宣讲团用讲授、演示、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充分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们的眼睛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向往。队员黄健从汉字的由来及演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向同学们分享讲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练字过程中及时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小到一点一横一竖,大到每个字的间架结构,队员们都带着同学们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在课后,队员们开始对同学们进行一对一的作业辅导,着力解决同学们在假期作业和日常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努力帮助同学们学业进步。
在素质拓展中,理论宣讲团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开展“口是心非”“极速六十秒”等趣味活动,着力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培养自学自主能力、养成自信健康心态、提高积极的团队意识和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关链接:“青春向党”理论宣讲团甫田乡和宋溪镇等地开展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辅导、文体活动、捐赠慰问等活动,尽全力在学业、成长等方面对贫困户家庭的学生开展全方位的结对帮扶。
回溯共大武宁地,赓继红色武宁续荣光

镜头四:“共大武宁分校是一所培育农业技术人才的学校,为地方培养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武宁分校最后一任校长、现年八十岁的邱树基老校长充满激情地介绍当年武宁共大历史。
共大是一代人的教育记忆,寄托着一代人的教育情感。“青春向党”理论宣讲团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武宁分校进行专项调研,通过实地寻访学校遗址、县档案馆翻阅资料、访谈学校退职教职工等系统掌握共大武宁分校现状,为共大文化遗址保护利用贡献青春力量。
相关链接:武宁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在1965年9月由武宁县创办于月田创办,当时定校名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武宁分校,招收学生100名,有教职员工18名,开设农业、工业两个专业班,学制四年。随后,陆续拓展农业、林业、农机、水电、畜牧等五个专业,是一所培育农业技术人才的学校。1981年,该校改设武宁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