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色名村别样红】井冈山柏露村:红色光辉照耀 山村完美蝶变
视频丨井冈山柏露村:红色光辉照耀下的完美蜕变(吴轶曌、全媒体记者邬强摄制)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曾庆扬、全媒体记者彭晓华摄影报道:“让历史‘会说话’,让文物‘活过来’,让场景‘动起来’,让村民参与进来。”井冈山柏露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江传亮说。当记者随着他的脚步走进这个“红色历史名村”时,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句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
围绕红色资源 打造农村新貌
1929年1月4日至7日,中共井冈山前委在柏露横店召开了联席会议,与会代表包括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共计60余人,此次会议是在湘赣两省敌军纠集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第三次联合“会剿”的严峻形势下召开的。会议作出的正确决议,指引红军走上了一条充满光明的前进道路。
柏露村地处井冈山中部,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24亩,林地面积11000亩,下辖8个村民小组,247户共计1126人。记者走进柏露村下街组,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面,装修风格统一的商铺和居民楼,一一映入眼帘。村里小桥流水、绿树鲜花,令人感叹,小山村竟是如此“养眼”。
谁又能想到,曾经的“八里街”,周围沟渠、河塘因疏于管理,杂草丛生,房前屋后,杂乱无章,房屋外的立面五花八门。自从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级红色名村后,村里坚持让红色名村有足迹可追寻、有历史可聆听、有场景可观赏、有产业可发展的原则进行改造提升,紧紧围绕柏露会议旧址,通过整合红色名村、中央彩票公益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并吸纳了柏露文旅社会资本400余万元,对柏露会议旧址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改造提升,拆除了8处厨房和旁房、773米的围墙,还征收了4.3亩菜地,将原有的2.5米宽的村组道路,拓宽成了5米,周边农户家门前的围墙拆除后,均统一设计为通透式,同时,将柏露会议旧址周边的34栋房屋外立面,也进行了统一的改造。
紧抓红旅融合 推动乡村振兴
建设红色名村,关键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但如何去跳出柏露看柏露,跳出井冈山发展柏露呢?村支书江传亮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围绕红旅融合这一主题,在柏露乡境内,整合了柏露村、长富桥村、塘南村这三个红色名村的资源,建设了柏露青少年培训基地,可同时接待700人开展红色培训;打造了2000亩柏露红色教育区,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教育管理中。还积极发动周边28户村民参与了红色研学,采取“公司+村集体+村民”的模式,带动村集体和村民致富增收,由公司帮助村民免费装修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在公司客人溢出时,村民提供民宿房间给客人居住,每个客人住一晚上,村民可获18元的收益,村集体则获得2元的收益。
此外,该村还利用闲置的圩场,打造成了柏露革命历史展览馆。该馆占地330平方米,主要分为柏露革命历史展览区、VR自助体验区和红色讲堂教育区三个功能区域。积极对接了中井院、青少年基地、中信干部学院、江西干部学院等红色名村三联单位,引进柏露文旅实业主体,在柏露红色教育区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等活动。目前,该乡以柏露村为中心的红色教育区,可以同时接待2600余人开展研学,带动了周边200余名村民就业,村民人均增收6000元。2021年,该村的村集体增收29万元。
据柏露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副主任吴路生介绍,柏露村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展了文化旅游,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通过带动餐饮、民宿、特产销售,实现了村民增收。今后,该村将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提升村民生活水平。
“朱德挑粮山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耳熟能详的朱德挑粮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柏露乡的挑粮小路上。如今,漫步在柏露会议旧址前的红色文化广场,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红色文化的气息。夕阳下的小村庄,崭新、亮丽,充满着勃勃生机。
穿过90余年的峥嵘岁月,新时代的阳光照进了这座井冈山的偏远小村落,朴实的村民用自己的勤奋,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在革命先烈铺就的光明道路上,高歌前行,走出了一条红色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