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史话01:下临无地上重霄,文化地标千年楼
南昌建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果要问:南昌城里历史文化积淀最厚、影响力最大、“网红打卡”的地标建筑是哪里?
那绝大多数人会说: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坐落于南昌市赣江东岸,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
一、滕王阁历史
滕王阁始建于653年(唐永徽四年),为当时任洪州都督李元婴所建,至今已1370年了。
李元婴(628-684)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也是最小的儿子,是比唐太宗李世民小了32岁的亲弟弟。李渊去世那年,李元婴7岁。4年后,639年(贞观十三年),11岁的李元婴被封在今山东滕州,故叫“滕王”。滕王李元婴日日笙歌,夜夜宴饮,骄奢淫逸,酒色度日,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高宗继位后,怎么也看不惯这位皇叔的行为,于是以骄纵失度为由将他贬为苏州刺史、再贬到洪州,滕王不以为意,不久,他就又在赣江左岸建起一座高楼,还起名叫“滕王阁”,经常在阁中与四方名士高谈阔论,饮酒作赋。
649年,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继位。唐高宗李治是李元婴的侄子。他不满叔叔李元婴的任性妄为、骄奢淫逸,就把李元婴贬为金州刺史(641年 贞观十五年),再贬为苏州刺史(652年 唐永徽三年),一年后,653年(永徽四年),三贬为洪州都督,来到江西南昌。
虽然被贬,李元婴却仍然不忘享乐。来到南昌的当年,就在赣江左岸建起一座飞檐翘角、玲珑精致的高楼,此楼高九丈,共三层,登楼俯瞰,赣江两岸风光尽收眼底,名以“滕王阁”。还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此盛宴歌舞。
后又把他贬到滁州,又将他追贬到四川阆中。就在阆中逍遥度过了人生的后几十年,活到56岁。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圯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圯”(yi二声),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南昌人亦云:“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南昌人心中的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
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
滕王阁建成后历经宋元明清,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唐代5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建筑规制也多有变化。
675年(上元二年)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此阁,王勃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790年(贞元六年)和820年(元和十五年),御史中丞洪都观察使王仲舒两次重修,韩愈为之作《重修滕王阁记》。848年(宣宗大中二年)夏,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观察使纥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
1108年(宋大观二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因年久失修而塌毁的滕王阁,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而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
元代滕王阁几经战乱而破败不堪,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第一次重修滕王阁,阁高五丈六尺。1334年(元统二年)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塔夫帖木儿游登滕王阁,下令重修,第二年七月竣工。
1436年(明正统元年),江西布政使吴润改阁名“迎恩馆”。1452年(景泰三年),都御史韩雍巡抚江西,重建之,“堂高逾二十尺,而楼又逾其半,宏深富丽,……”;1466年(成化二年),布政使翁世资重建“西江第一楼”,同年十月落成,工部尚书谢一夔作《重修滕王阁记》。1519年(正德十四年),滕王阁亦毁于宁王朱宸濠兵乱。1526年(嘉靖五年),都御史陈洪谟重建,次年二月落成,吏部尚书罗钦顺撰《重建滕王阁记》曰:“阁凡七间,高四十有二尺,视旧有加。”;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江西巡抚王佐重修。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又一次毁于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晋、大中丞王佐发起募资重建,再由王在晋撰《重建滕王阁碑记》,捐款人“皆得列名于右”。1633年(崇祯六年)江西巡抚解石帆捐款重修滕王阁,由邹维琏撰《重造滕王阁记》。
1648年(清代顺治五年),清军围攻南昌,滕王阁付之一炬,1654年,由巡抚蔡士英重建。1679年(康熙十八年),滕王阁毁于大火,由安世鼎重建之。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滕王阁又遭火焚,由中丞宋荦重建。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滕王阁又大火,江西巡抚张志栋重建滕王阁落成,飞奏朝廷,康熙大喜,亲书董其昌之《滕王阁序》以赠。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又被大火烧毁,惟“御碑亭”幸存,巡抚郎廷极随即重建。1731年(雍正九年)阁毁于火,1736年(乾隆元年),江西总督赵-、巡抚俞兆岳重建。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江西巡抚何裕成重建;嘉庆年间,滕王阁年久失修,江西巡抚秦承恩、江西巡抚先福先后重修。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阁遭火毁,不久修复;1848年,滕王阁又遭火毁,江西巡抚傅绳勋重建。1853年(咸丰三年)四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赖汉英、胡以晃率军进攻南昌,围城三月,清军方面由安徽巡抚江忠源稳守南昌,把总李光宽被太平军乱炮轰毙,滕王阁烧成为一片灰烬。1872年(同治十一年),江西巡抚刘坤一主持集资重建。1908年(光绪末年),阁又遭火焚,于1909年(宣统元年)重建,此时清廷内外交困,民穷财尽,修阁规模大不如前。1926年滕王阁被北洋军阀纵火烧毁,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
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率弟子莫宗江根据“开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阁》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
梁思成手稿图
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以梁思成的这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为根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重建的。
梁思成绘制的仿宋滕王阁草图
1983年10月1日,滕王阁重建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阳节正式开工。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主体工程竣工。
二、滕王阁:南昌市的文化地标
滕王阁濒临南浦,面对西山,是豫章十景之一。从榕门路进入滕王阁东入口,是一座二柱七楼彩绘仿宋式大牌楼。
牌楼正中有青石贴金横匾二方,东为“滕阁秋风”,西为“胜友如云”。
穿过牌楼,东大门的正上方悬挂贴金横匾:“雄州雾列”。大门朝西的门楣上亦悬挂一横匾:“地接衡庐”。
进入滕王阁园内,绿草如茵,鲜花吐艳,环境优美,宽阔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庄严雄伟,展现王勃赞誉的“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
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干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敞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这是南门入园口。牌坊北侧立有“铜奔马”雕塑,又名“马踏飞燕”,这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干道北端也有一处入园口,其西侧,有园中之园的“俯畅园”。
滕王阁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滕王阁的主体建筑一共9层,净高57.5米,台座以上的主阁采用宋朝楼阁“明三暗七”格式,从外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其中明层皆有回廊可俯瞰赣江景色。
滕王阁的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碧瓦丹柱,雕梁飞檐,斗拱绮户,宫灯高悬,金碧辉煌。
滕王阁建筑中的飞檐
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立于正脊的鸱吻,全仿宋制,高达3.5米,寓以辟除火灾,长定安宁之意。
正脊鸱吻
阁外的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筒瓦上刻有“滕阁秋风”四字,暗含豫章风貌。“滴水”瓦片呈现“孤鹜”图案,仿佛要与落日齐飞
“勾头”筒瓦与“滴水”瓦片
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人工湖中的滕王阁倒影
三、滕王阁的台座
滕王阁的主阁是坐落在一个12米的台座上,这个台座象征古城墙,分为两级。
滕王阁两级12米的台座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系钢筋混凝土筑体,踏步为花岗石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江西星子产金星青石。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配有回廊,连接着两个辅亭,南亭名“压江”,意为可观赣江雄伟壮丽;此亭叫“挹翠”,意为尽收西山钟灵毓秀。隔江远眺,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居高俯瞰,则像一只展翅而飞的鲲鹏。
隔江相望,左亭为挹翠亭,右亭为压江亭
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5块。正中为长卷式汉白玉石碑一幅,此石碑由8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均为江西峡江县所产花岗岩。
此碑碑文由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韩愈在《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南昌的滕王阁建成后,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宴游唱和、吟诗作赋,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王绪的《游阁赋》、王仲舒的《游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
王仲舒(762—823)字弘中,并州祁(今山西太原)人,唐朝文学家。820年(元和十五年)六月,王仲舒来南昌任洪州刺史及江西观察使。洪、江、饶、虔、吉、信、抚、袁等8州皆为江南西道(南昌)属邑,而此时,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旋移袁州(今宜春)任刺史,也就是说,韩愈是王仲舒的属僚。王仲舒到任后重修了滕王阁,并嘱韩愈作记。820rh (元和十五年)十月,韩愈作《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写文章高手中的顶尖高手。全文短短300余字,作者就四次为没能饱览胜景大叹遗憾,并借题发挥,叙事之外,寄寓了自己的意愿,既正面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又暗示出希望能得到王仲舒心契相知并获得擢拔援引之意。这种翻空出奇的笔法,使文章诡谲多变,极尽曲折之妙。最为特别是文章开头一句:“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出笔入题,毫不拖泥带水,仅用“瑰伟绝特”四字高度概括就把滕王阁的壮观、雄奇、美丽,不负江南“独为第一”之誉。江西宁都散文大家魏禧称此为“韩文入手多特起,故雄奇有力”(《日录论文》),“特起”亦称“孤起”,即不用陪衬掩饰的笔法,而是单刀直入,直话直说。
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纪年》碑。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二级高台的墙体及地坪,均为江西峡江县所产花岗石。高台的四周是按宋代式样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级高台与石作须弥座垫托的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乃仿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四、滕王阁的匾额
滕王阁环楼四面,皆有巨型金字匾额,一共15块。
滕王阁二层廊框下有四幅:东为“江山入座”,西为“水天空霁”,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这些内容均系洁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匾额。
第五层的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东为“东引瓯越”、南为“南溟迥深”,西为“西控蛮荆”,北为“北辰高远”,其中“东引瓯越”是书法家堵遂良的手迹。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苏东坡手书“膝王阁”金匾各一块。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斤题匾“九重天”。
比如,主阁的东面层檐下有四块生漆为底贴金的横匾——
从下向上看,
正东一檐为“瑰伟绝特”九龙匾,被称作“天下第一狂草匾”,文字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魅伟绝特之称”,字体为唐代书法家怀素草书。由于匾额四周雕有九条龙,此匾也叫“九龙匾”。
二层二檐下的“江山入座”,系清顺治名臣兵部尚书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匾额,指登上滕王阁,江山一览无遗 :
三层三檐下的“东引瓯越”,是唐代褚遂良的手迹。出自“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描述的是豫章(古南昌名)的地理位置,东临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
顶檐下的蓝底牌匾“滕王阁”三个大字,为宋代苏东坡所书,由碑刻拓印放大镌刻而成。
看滕王阁的南面,一层的“襟江”、三层的“栋宿浦云”、五层的“南溟迥深”等金匾清晰可见。
滕王阁南面
再看滕王阁的北面,三层的“朝来爽气”、五层的“北辰高远”等金匾清晰可见。北面的高低廊檐下还有“带湖”一匾。
滕王阁北面
滕王阁面向赣江的正西边集王羲之、苏轼书“下临无地”巨匾,内容来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层密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其主要形容的是滕王阁极其高峻陡峭。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南昌文化地标,当年王勃有诗云: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