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水芬教授:看见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是亲子沟通的秘诀

2023-03-20 17:20 阅读
江西省网上家长学校

  大江网/江西网校讯 “情绪是信使,背后是需求。当孩子有情绪时,他们需要的不是被控制,而是被看见、被读懂,清楚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再慢慢地放走这个情绪,这才是应对情绪的正确方法。”3月16日晚,井冈山大学副教授、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Y.E.T.青少年效能训练讲师、T.E.T.教师效能训练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江西省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刘水芬教授应大江网邀约,通过江西省网上家长学校官方视频号,为家长们带来以《亲子沟通的秘诀——看见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为题的家庭教育公益直播讲座。

  交流沟通能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架设起一道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的桥梁。刘教授认为,在双方看见彼此的喜怒哀惧后,父母可以减少焦虑,做个真实的自己,也可以获得心灵的解放和自由。在这个过程里,孩子同样能够变得独立自信、乐观开朗,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刘教授表示,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起到教育孩子、分享人生经验、看见双方的感受和需求的作用。而“绊脚石式”的沟通方式会导致孩子感受到不被父母接纳、孩子的情绪会更加低落、沟通无效、问题没有解决、亲子关系受损等结果。

  当孩子没有做完作业、没有考好、跟同学发生冲突时,其实是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产生消极的情绪,会更加不愿意写作业、不愿意学习。父母用批评、教育、命令等12种方法去沟通,会阻碍孩子消极情绪的流动,甚至会增加孩子的消极情绪,他会产生认知评价,觉得自己不行、很笨、没有信心。刘教授强调,如果孩子的感受没有被看到、被理解,亲子沟通往往无效,因此家长需要去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尽可能去满足他的需求。

  学会控制情绪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刘教授指出,亲子间情绪会相互感染,部分家长会将孩子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捆绑在一起,寄希望于孩子去主动解决问题,实际上家长也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消解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变得阳光开朗。

  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依赖于父母能够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无论孩子的心情如何,家长需要充当“定海神针”的角色,起到支撑的作用。刘教授强调,情绪和理智在正常情况下是相互平衡的,但是家长一旦遇到烦心事时,理智的空间就会被情绪侵占,此时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她建议,应该先搞定心情,再处理事情。如果家长控制不住情绪,应当在理智回笼后立即向孩子表示歉意,以此缓和家庭矛盾和修复亲子关系。

  如何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作为家长,不能只看到孩子的行为,更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看到他对生活的感受、看到他对自己对他人的期待和心理需求。在这方面,刘教授归纳总结出五种技巧,分别为适用于孩子拥有负面情绪的协助技巧、适用于亲子双方关系良好的预防问题技巧、适用于家长拥有负面情绪的表达需求技巧、适用于亲子双方关系僵持的解决需求冲突技巧和解决价值观冲突技巧。她还表示,在需求确认的情况下,有很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家长可以采取多项并行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辨别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心理,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在陪伴中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促进双方心与心的连接。

  理解孩子的要求,正视孩子的感受,才能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成长中获得更多的理解与肯定,尊重与信任。刘教授表示:“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被他人完全接纳的时候,他就能破茧而出,开始思考自己希望做出什么改变、希望如何成长、如何塑造全新的自己,使自己更加有作为。”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