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 翻开过去一年的成绩单,可以清晰地看到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新益求新的铿锵足迹。2022年,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被国家文旅部评选为全国旅游景区质量提升经典案例单位,先后荣获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全国非遗旅游景区、“中国天然氧吧”等国家级荣誉;在2022年“全国5A景区品牌影响力100强榜单”中综合排名第46名,居全省第一;云顶景区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实现了接待游客数和门、索道票收入逆势增长,是全省唯一的连续三年呈双正增长的5A景区……

全域旅游提质增效
2022年,武功山紧紧围绕省、市重要工作部署和景区“双创一会”目标,朝着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大步迈进,景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实现腾飞,得益于全区以创变思维在全域旅游赛道不断深耕,持续实现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的有效转化,持续夯实全域旅游发展根基。
近年来,武功山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争做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先行者,在高标准规划建设、景村融合、改革创新上下功夫,齐心合力构建协同联动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力推动萍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

聚焦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发挥旅游龙头企业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做大做强武功山旅游发展集团等企业。着力打造“零碳景区”,将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列入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并加强对景区森林植被的保护和抚育,持续保持景区较强的“碳汇”能力。加快推进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景区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核心景区建设92个5G基站并投入使用,打造武功山智慧景区综合管理平台,通过不断完善软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强化景区智慧化管理,将其打造成为全省5A景区中管理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智慧管理平台。此外,主打武功山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数字化农业应用,采取“农旅联姻”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数字农业示范产业园,把农旅经济做热做旺,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景村融合激发动能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区位优势,武功山搭乘全域旅游发展特色区建设的“顺风车”,将“兴产业”与“重富民”深度结合,着力构建丰富业态,“山上和山下”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景村融合,让文旅“绿色蝶变”激活经济效益、增进民生福祉。在注重保护传统村落、特色名居的基础上,巩固拓展“四拆四清”成果,深入开展 “五美”乡村建设,突出一村一品、一户一韵,形成触目皆景、移步换景的美丽乡镇新图景;推动茶叶、山茶油等传统产业链绿色循环发展的同时,鼓励村民充分盘活闲置宅基地,改造和修缮民宿接待点。

目前槽下村、长岭村、茅店村、龙山村、大江边村、东江村、沈子村等近一半的村打造民宿200余家,多个村还逐步建成茶叶、金针、葡萄、紫红米、猕猴桃、黄桃等产业基地20余个,成为民宿发展的附加产业基地,让游客来了既能住特色民宿,又能吃绿色菜、品高山茶、摘生态果、买放心米。
在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面,全面落实“林长制”和“河长制”,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有力推进净土行动,严厉打击危害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格保护景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确保武功山青山常绿、绿水长流。
优质项目蓄势奋进
加快全业态融合,主业发展不能停步。在大项目带动、大手笔推动下,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户外经济、避暑经济、度假经济、夜游经济、生态经济蓬勃兴起,“春可品茗赏花、夏可漂流避暑、秋可登高望远、冬可养生泡泉”全域旅游发展态势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为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注入旅游发展新活力。
竹海槽下景区集休闲养生、避暑度假于一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持续擦亮竹海槽下森林康养度假村品牌,实现整体村落景区化运营,带动槽下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0万元以上,让曾经贫困的槽下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武功山冰雪大世界项目、武功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谷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推进武功山户外游、文化游、体育游、康养游、研学游等协同发展,助力武功山旅游产业完成更高质量的转型……
2023年以来,景区借助旅游市场复苏的东风,积极实施“引客入赣”战略,1月份接待游客31.23万人,同比增长229.70%,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经济“开门红”。如今放眼整个武功山,龙溪谷景区、路虎营地、飞来钱民宿街、花涧里研学等“双创一会”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冰雪大世界、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谷等重大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设备轰鸣作业,热火朝天的大干快上景象迎面而来,处处激荡着发展热潮,释放出催人奋进的蓬勃力量。

征途漫漫,帆正舵稳。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将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全力构建赣西生态屏障,不断深化武功山品牌建设,把旅游经济做热做旺,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加快推进萍乡建设,奋力谱写武功山“旅游+生态”转型升级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