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江西丨诗说陈师道:一生烟雨,自得于心

2023-05-09 15:46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如果说苏轼和黄庭坚这两位北宋文坛“双子星”,是极有天赋的文艺创作者,那么陈师道就是更多地凭借着后天努力,进入诗歌殿堂的诗人。

他的一生,一直都在学习之中:初师从曾巩,受益于欧阳修的文辞诗风,后又结识苏轼、黄庭坚,在与友人交游时不断学习,终成后人口中的江西诗派“三宗”之一,这段人生历程,充满了辛苦。

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但传至他这一代的时候,家境衰落。他童年生活困苦。《全宋文》中记载道:“先君以家赀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养,人以为忧,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贫。”

陈师道画像

但他少年时期即苦志好学。十六岁时,陈师道带着文章拜见当时曾巩,被留下受业,成为曾巩的门徒。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导致在后来被曾巩推荐入史馆修史时,因他身为布衣未有仕名而未果。

仕途艰辛,家境贫苦,陈师道的一生可谓布满“烟雨”,但他的述贫诗中,却带着与贫苦困境相反的健朗充盈、自得于心的主体精神。

在《暑雨》中,陈师道客观、平实地描写出了自己的生活处境,使整首诗呈现出真醇的特点:“密雨吹不断,贫居常闭门。东溟容有限,西极更能存。束湿炊悬斧,翻床补坏垣。倒身无著处,呵手不成温。”

视觉江西 袁建兵 摄

这首诗描写了下雨时,破败的家舍不能遮风避雨的情状,整首诗没有语言上的夸饰,也没有过多渲染,平实的描述,恰恰让人感受到真实的力量。

这种“拙朴”的个人诗风,是陈师道经历过多般学习才衍生出的。

首先他在用字、句法、结构、风格上对杜甫都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和模仿,在诗中也经常化用杜甫的诗句,并且应用黄庭坚“点铁成金”的诗学主张,将杜诗加以修改更换,诗句读起来便有焕然一新之感。

其次,陈师道以黄庭坚为师。在《答秦观书》中他如此自述自己学诗的经历:“仆于诗,初无诗法,然少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千计。及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仆之诗,豫章之诗也。”虽然陈师道自述自己的诗实际便是黄庭坚的诗风,但实际上陈师道对于黄庭坚的诗风有所扬弃、批判继承,最后成就了自己独特的“朴拙”的诗风。

此外,陈师道能在诗词上最后获得和黄庭坚齐名的成就,也因为他自身在诗文创作上的刻苦努力。黄庭坚曾以“闭门觅句陈无己”形容陈师道作诗时的专注,而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理念正是他能形成自己独特风格、被世人认可的原因。

“一生烟雨,自得于心”,陈师道一生不得志,清苦贫困却不曾失掉自尊。他始终秉持着对诗文创作艺术的追求,转益多师、闭门觅句,以朴拙的诗风自成一家,他的创作风格和“拙朴”的诗歌理念,对于江西诗派以及宋诗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周馨

 

编辑:周馨  审核:惟明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