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公电私充”沦为车轮腐败新变种
“从查办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来看,私车公养是个老问题,包括私油公供、私车公修、私票公报等。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公电私充’成了我们监督的新重点。”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王华向记者介绍,该区仓前街道纪工委在今年3月开展的公车使用专项监督中,发现电动公车充电位上时常有私家电车充电。(7月2日澎湃新闻)
当下,公车都统一亮出了身份标识,显性的公车私用问题明显减少,甚至一些公职人员会开玩笑地说:“现在都是‘私车公用’”。而透视种种“私车公用”现象,的确有开私家车为公家办事的,但更多的却“另有隐情”,变着花样“揩公家油”“揩公家电”。
遏制公车私用,可以说措施做得非常到位,剩下的就是严格落实了。“公车私用”现象逐渐销声匿迹,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公电私充”却脱颖而出了,有的私家车公然在“公家”充电位上,进行“揩电”,实现了“上班充电、下班用车”,车轮下的作风败坏甚是明显。
随着整治“四风”的深入,私车公养等隐性“四风”问题如春笋般涌出,有的地方纪委挖出“公电私充”,揪住了藏在机关事业单位里的“电耗子”,令人吃惊。究其原因,在于管理粗放、公车使用登记手续不全、监督不严格等,而且在机关大院里,机关干部可以“充电自由”,让政府部门“买单”消化掉,可谓来无影去无踪,让私车“揩公家电”有机可乘。
不可否认的是,车轮下的作风败坏由来已久,群众深恶痛绝,严重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党中央三令五申,坚决杜绝“车轮腐败”。在此大背景下,有的党员干部依然我行我素,让“公电私充”沦为“车轮腐败”的新变种,实在是不应该的。
因此,根治“车轮腐败”需从当前抓起,从处理违规“公电私充”抓起,严格纪律,对违规“公电私充”现象,该处理违规干部的坚决处理,绝不手软。在处理的过程中,需以铁的手腕应对,才能够从根本上遏制车轮下的作风败坏。
(胡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