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师范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行走前溪彰显青年担当 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行走”的思政大课,是新征程上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有效载体,7月7日至13日,豫章师范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携手一抹红 共建一片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南昌市进贤县泉岭乡前溪村围绕乡村振兴、科技支农、生态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活动。
红色教育中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团队所处的泉岭乡,是南昌市三名开国将军之一齐钉根少将的故乡,所以成员们在自身参观了齐钉根少将的故居、听闻了他英勇善战爱国等故事后,来到泉岭乡政府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童心向党 播种理想”红色主题活动,充当红色文化的宣传者和积极实践者,为当地的小朋友们讲述“身边的英雄故事”,让“爱国种子”在小小的未来共产主义接班人心中生根、发芽。
艰苦劳动教育中护住绿水青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团队成员在进贤县泉岭乡前溪村“一老一小”幸福中心“入驻”期间,在指导老师“打扫打扫家里卫生”的号召下,先后在前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老一小”幸福中心、邻里中心广场等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尚,传承吃苦耐劳的“红色品质”。此外,他们还不顾天气炎热,在泉岭乡抚河沿岸开展“河小青”河堤垃圾清扫活动,以提高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共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亲切交流互动中传承爱老精神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与乡村老年群体的交流,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实践团队前往进贤县泉岭乡敬老院,开展以“聚力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新时代大学生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共同观影、聊家常、比才艺等形式,加深与乡村老年群体的交流,引导大家爱老护老,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细微安全教育中呵护儿童成长
为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实践团队在前溪村、大塘村给当地的留守儿童们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通过观看视频、有奖问答、模拟演练、集体背诵“六不”口诀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加深了防溺水安全意识,呵护他们健康、平安成长。
深入走访慰问中关爱困难党员
为大兴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建档立卡脱贫户对当地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的满意度,展现青年大学生对乡村振兴的关注与支持,实践团队应邀走访进贤县泉岭乡前溪村,与三名建档立卡脱贫户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次走访不仅让团队成员更深入地了解了当地民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还为后续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体验调研学习中更新专业认知
为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振兴效果,实践团队在前溪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先后对南昌首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韭菜种植基地、吴茱萸种植园、江西赣芽农业有限公司和甲鱼养殖基地等企业进行走读调研。这些调研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开阔了眼界,而且让大家明白了自己专业知识的短板,激励自己需更加努力学习,理实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建设富强中国的主力军。
立志投身农村中助力乡村振兴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新时代青年对党许下的庄严承诺。“我们年轻干部身逢伟大时代,能够有机会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建功立业是莫大的荣幸,应争先恐后、当仁不让,把乡村振兴作为检验自身能力水平的‘试金石’……”“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把智慧奉献于人民、力量植根于人民、情感融汇于人民,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倾心竭力地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谋利益……”“社会实践是融入群众、走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好时机……”社会实践团队在开展活动期间,先后受到共青团南昌市委书记刘众星、泉岭乡与前溪村等乡、村干部和学院党政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使得学生们真正在内心深处开始明白了乡村振兴的实际要义。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立志投身乡村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选择。经过这几天的社会实践,这么多领导的现身说法和耐心教导,我似乎开始构思自己的毕业去向了……”团队队长任思晨在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时,不由感叹道。
据悉,经过一周时间的“相处”,豫章师范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拟计划与泉岭乡政府签订乡村振兴共建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学院“博士团”和专业对口优势,商讨“农村发展大课题”,打造特色研学基地,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发挥自身学科特色,聚力技术创新,引领乡村振兴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