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祥夫《金色琉璃》的含蓄表达
徐馨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祥夫的短篇小说《金色琉璃》(《芒种》2014年第4期)描述了一个温情而感人的故事。金麦无以排解丧母之痛,更兼“子欲孝、亲不在”的抱憾:身为琉璃工艺师的她一直想亲自给母亲做一个金色的琉璃瓶,却迟迟未动手,直到母亲溘然离去。小说笔触真挚细腻,美丽、奇幻而又易碎的“琉璃瓶”如同无处不在的亲情,在“高温”中融化、凝固,盛满温暖、关怀和眷恋。
《金色琉璃》看似朴质简单的语言,细细咀嚼,能嚼出一种含蓄克制,就好像西湖藕粉,初冲下水与寡淡的米汤无异,没有耐心去搅动它,直接将其味道与米汤挂了钩,丢下不再吃它。肯细细地去搅动它的,会发现它越变越稠,味道也有了绵密的回甘。
《金色琉璃》将表达的感情凝定在物品上,显得克制含蓄。小说中的泡菜饺子、薄荷茶、金色琉璃瓶有着深刻的意蕴。包饺子、给母亲做一个漂亮的广口琉璃瓶,“双年琉璃展”时给母亲倒一杯饮料……这些金麦为了孝顺母亲而起的美好的想法还没能实现母亲就离开了金麦。文中这样评价金麦的琉璃艺术:“不过这个艺术温度太高了,一不小心就会把人给灼伤。”原先凝定在金色琉璃瓶中的爱披上了一层哀愁与歉疚。这是王祥夫的高明之处。欲言一段哀愁却并未像决了口的堤坝般一泻而出,而是将它克制,然后凝定在未送出的金色琉璃瓶上。文学形象具有概括性。巴尔扎克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它类似总结。”《金色琉璃》就是将所有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都蕴含在了金色琉璃瓶中。起先,琉璃瓶在制作的时候饱含了金麦对母亲的爱。金麦有很多想要去孝顺母亲的想法但是都因为工作而耽搁,唯有这个金色琉璃瓶是她开始动手做并做成了的,只是还没能够送出去。这就使得琉璃瓶染上了金麦对母亲的深深愧疚与思念。小说中还提到金麦不敢去看那个金色的琉璃瓶。因为靠近琉璃瓶就等于是双手直接在流血的心口处抓挠,汩汩的痛苦会从金麦的心口流出。当金麦和大李将琉璃瓶送给孤独的、和金麦母亲同生日的老人时,金色琉璃瓶蕴含的东西更为丰富了。既有金麦对母亲拳拳的爱和深深的思念,还有金麦与自己的和解,也象征着金麦和大李满怀善意对待一个陌生老太太的金色的闪光的心,多么厚重!《红楼梦》里头黛玉给宝玉几条旧帕子,这样一个情节看似水波不惊,细细一品,读者马上感到心里翻江倒海。金色琉璃瓶起到的也是这样的效果。
这种含蓄的克制是《金色琉璃》的“情调”。姚文放先生说:“文学语言的情调与作品所描写的对象有关,同时也是作者的语言个性的显示。”含蓄克制的情调可以将金麦痛苦内疚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刻,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是王祥夫表达主题的需要。
此外,这种情调也配合了小说人物大李的性格,达到了人物性格和小说总体情调的呼应。
小说中写到了金麦的两次哭泣,大李的动作都是转身去卫生间拿一条毛巾递给金麦。王祥夫没写大李去安慰金麦,只是写了这么个动作。大李说的话只有“别,别……”,通过简单的语言、简单的动作把一个不喜言语表达、默默付出又深爱着金麦的大李刻画出来了。
王祥夫没有写大李身材如何、长相如何、声音如何,但是用含蓄的方式重点突出了大李的性格。王祥夫对大李的刻画很用心。小说开头,王祥夫写金麦无限思念母亲,可是大李却很理性。他告诉金麦“可她不在了,”大李说,“她去了另一个世界。”金麦说她一直想给母亲包一顿泡菜饺子,可是大李说,“饺子有什么稀罕?”大李又翻了一页,“超市里多的是。”王祥夫很明显地通过对话把大李对待岳母离去这件事的理性、淡然的态度刻画出来了。如果不仔细咀嚼文字,我们对大李就会一直有这样一个印象。后面,王祥夫非常隐蔽地写道:大李还是取来了剪子,但他没把它剪开。他一动不动地就那么站着,就那么站了很久。水池上方墙上也挂着一把剪子……金麦的母亲总是用这把剪子给鱼开膛,再把鱼鳍给剪下去。大李摸了摸这把剪子,把它从墙上摘下来放进了抽屉。文字很克制,意蕴表达地很含蓄。大李一动不动看着包着布的琉璃瓶站着。大李摸了摸剪子,放进抽屉。这两个细节其实隐藏着大李对岳母深深的思念。他和金麦一样也对岳母的离去感到悲伤,但是在金麦面前他不表达出来,而且把剪刀收回抽屉,为了不让金麦看到而睹物思人。他一方面思念着岳母一方面又在默默地爱护着金麦。含蓄克制不也可以用来形容大李吗?这种人物性格和小说总体情调的呼应很是高妙。大李还是个很幽默的人。金麦和大李读了老太太的来信后很感动,觉得不应该让她一个人孤独地过年,想要给老太太一点陪伴。于是,他们就驱车去老太太家过年。在车上大李说:“问题是我不知道一个孤独的老太太一个人过年是怎么回事,不过一个人包饺子一个人吃其实也不错。”这段文字是很生动的。惯常地,王祥夫写得很简单,但结合着上下文读起来,多么发噱。原来深沉含蓄的大李还有这么幽默可爱的一面!没有华丽的辞藻,王祥夫却像一个高明的厨师,把原本单一的茄子、土豆、豇豆煮成了美味的地三鲜。
《金色琉璃》含蓄表达的另一种方法是语言的留白。一个是对话的留白。“别,别……”大李说。“大李,大李……”金麦说,她感觉到自己已经把眼泪咽到肚子里了。他们的对话都很简洁,还时常欲说还休。细细咀嚼这两个省略号,可以看到大李性格里的那股子深沉,大李对金麦的心疼;金麦心底深处的愧疚,对大李的依赖……另一个是情节的留白。老太太寄给金麦的信上的内容是什么,王祥夫没有写。他只是写了大李看到信后就不再说话了。最后就直接进入了雪天金麦和大李驱车去老太太家的场景了。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老太太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生活状态?老太太健康状况如何?老太太的子女去哪里了?王夫之不写。还有,王祥夫不写金麦和大李去老太太家和老太太一起包饺子的场景,他只写了在去老太太家路上的金麦和大李。琉璃瓶长什么样不知道,只知道是金色的。这些留白使得《金色琉璃》于含蓄克制之外又添一段悠远。
王祥夫《金色琉璃》抛弃跌宕情节的刻画,语言质朴平淡,传达的情感却极为浓烈,形成独特的含蓄的表达方式。通过将感情凝定在物品上、人物性格与小说总体情调的呼应和语言的留白,王祥夫完成了《金色琉璃》的含蓄表达,含蓄的表达方式使《金色琉璃》传达的感情更为克制、更耐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