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家园焕发“金色光芒”——赣州市赣县区长洛乡依托“甜蜜事业”发展多样林下经济

2023-09-28 16:47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彭利平)近年来,赣州市赣县区长洛乡因地制宜,化劣势为优势,依托“甜蜜事业”,探索农旅融合,发展多样林下经济,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又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让绿色家园焕发“金色光芒”。
因地制宜,用好用活政策,使环境劣势转成产业优势
    长洛乡位于赣县区东南部山区,离城区28公里,平均海拔约800米,辖区耕地1.07万亩,山地2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0%。下辖7个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不到3000人。境内山林资源丰富、四季如画,拥有养蜂文化(400年)、耕读传家、红色文化等,历史悠久、底蕴浓厚。但作为边陲犄角之地,长洛乡产业发展劣势明显:一是山多地少。生态红线限制多,几乎没有一块连片耕地,地势高低不平,粮食等种业规模化生产难度大。二是地广人稀。人均占地72亩,空心化严重。为此,长洛乡围绕“因地制宜、兴林富民”理念,把生态红线劣势转成林下经济优势,依托本地蜂蜜产业特色,重点打造林下养蜂经济,通过送活框、送蜂种、送技术、控质量、保销售等系列措施,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甜蜜路”,带动了脱贫户234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其中,脱贫户曾与生与妻子多次参加乡里组织的养蜂及烹饪培训班,心里慢慢有了开“蜜蜂主题农家乐”的想法。经过多方努力,2018年11月他们的花麦庄园正式营业。通过2年的时间,花麦庄园规模扩大到蜜蜂40箱,鸡鸭鹅100多只,鱼塘、茶树、蔬菜、果园9亩多,可同时容纳50人用餐10人住宿,年增收5万元。
党建引领,加快经营主体培育,把特色产业做成主导产业
    过去,长洛乡蜂蜜产业一度处于各自为阵、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状态,蜂农技术差异大,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难成气候。为此,长洛乡尝试“一合作四统一”来打破僵局。2018年长洛乡成立洛丰养蜂合作社,2019年又组了建党支部,党支部全面梳理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一是统一养殖模式。统一采用活框养蜂,在4个村建立养殖基地,由村党支部统一管理,利润也由村集体支配使用;二是统一技术培训。党支部安排2名养蜂能人专门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三是统一质量管理。推行二维码“防伪溯源”机制,每一瓶蜂蜜有一张“身份证”,手机扫一扫即可得知产自哪个蜂场;四是统一商标销售。统一商标为“長洛”蜂蜜。合作社与蜂农签订保价协议,按协议价格兜底收购,统一设计包装规格,通过线下授权店、线上832等平台销售。
    经过“一合作四统一”的实践探索,“長洛”蜂蜜由原来的各自为阵到统一行业管理,产量从50000千克增长到150000千克,单价也由原来的10多元最高增长到50元。然而,产量的剧增导致产品积压,蜂蜜销售遇到瓶颈。
农旅融合,构建营销流通体系,为甜蜜事业赋能文化力量
    长洛乡围绕“四项主要任务”采取系列措施,“甜蜜事业”蝶变换新。一是强化品牌和基地建设。2022年,“長洛”蜂蜜首次进驻上海进博会。今年7月,赣南蜜蜂科普馆正式揭牌运营,举办了“赣县区蜂蜜产品直播展销会暨长洛乡第三届蜜蜂文化节”,进行了养蜂致富能手颁奖、文旅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动。邀请赣南日报网络直播,浏览量达38.7万人;二是探索市场营销新渠道。与本地网红合作,通过抖音号、视频号直播互动介绍品牌故事、生产过程、产品特点、养生知识等,通过粉丝基础销售蜂蜜。此外,积极参加赣南红名品直播大赛,创造更多销售机会;三是扩大产业文化影响力。与“赣南红”合作,开展APP积分兑换蜂蜜、吉祥物活动;组织暑期“探蜜先蜂”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了解蜂蜜制作和蜜蜂文化,体验割蜜、摇蜜,培养忠实消费者和推广者;四是推动农旅融合新发展。如今,长洛乡以“蜜蜂科普馆”为引流的重要载体,结合农博园、白水龙瀑布、十里碧桃、风力发电、红军楼等旅游景点,实现“产销学研旅”一体化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长洛主打的乌桕蜜、高山百花蜜已无法满足更高端市场需求。为了生产高端蜂蜜、提高产品定位,2022年,合作社党支部新建育苗基地、投入林相改造,先后培植赤楠、野桂花等蜜源林1500亩,提升了竞争力,也扩充了产能。如今,长洛乡养蜂户共560户,蜂群4万箱,年产量突破500000千克。       
触类旁通,切合实际量身定制,让林下经济形成多元格局
    长洛乡围绕“五个重点领域”,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发展多样林下经济。在一次偶然机会中,长洛五里村党支部书记了解到“红松茸”这个“新事物”,他多次去华南植物园考察,熟悉了红松茸的研发过程、品种特点、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最后,“量身定制”引进了“中科1号红松茸”。长洛乡高海拔、无污染、负氧离子浓度高,是红松茸的绝佳生长之地。2022年,长洛乡在高山林下试点种植红松茸8.5亩,年产12500千克。产品上市后“一度脱销”,制药厂主动前往长洛提取土壤和红松茸样品,检验发现:长洛红松茸是提取抗肿瘤、抗癌等药物成分的极佳原料。双方达成采购协议,这是长洛融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一次重要机遇。今年,长洛乡将继续开发高山林地及边缘闲置地,种植红松茸100亩。
    为进一步提高林下经济产值,长洛乡留田林场探索多样林下经济作物。2021年至今,种植草珊瑚400亩。草珊瑚一般长在林下阴湿处,忌强光直射和高温干燥,与长洛乡气候环境非常契合,是长洛乡又一个重要的试点经济物种,预计明年开始收割,产品主要销往制药厂。此外,林场根据差异化竞争原则指导了其他村试点林芝、竹荪、香菇、木耳等林下经济作物,拓展了林下采集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七彩长洛”的产业格局。
    长洛乡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集聚,小山川瀑布随处可见,是休闲康养、户外拓展、民宿娱乐、避暑纳凉的胜地。近些年,长洛乡依托瀑布资源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了“峡谷漂流”,实现年均旅游1.2万人次。此外,依托高山、林地、瀑布规划了“生态康养”旅游区,承接生态旅游、医养康复项目,是离城区最近的森林康养基地,不断绘就“七彩长洛、康养胜地、宜居小镇、蜂蜜之乡”新蓝图,逐步融入“赣州中心城区后花园”。
    从产业薄弱的闭塞乡镇到“多点开花”的特色乡镇,长洛乡的产业发展之路有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是因地制宜,用好用活政策。长洛乡结合政策与乡情,把林业生态红线的劣势转成“林下经济”的优势,开创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甜蜜事业”;二是党建引领,培育经营主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长洛乡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为“甜蜜事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实现了行业的统一管理;三是农旅融合,构建营销体系。文旅赋能是农业发展的时代力量,也是市场消费新需求。长洛乡加强基地、品牌、文化、渠道建设,以蜜蜂科普馆为载体,结合其他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带动消费,强化了引流变现的能力;四是触类旁通,探索产业集群。产业多元化是经济稳健的保障。长洛乡受“甜蜜事业”启发,继续解放思想,通过“量身定制”发展多样林下经济,不断赋予发展新活力。
    乡村振兴,产业必兴。赣州市赣县区长洛乡牢牢把握中央政策,通过“一合作四统一”“四项主要任务”“五个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林下经济,为“如何做到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