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面孔” 变身城市“新地标”(图)
古今交错间,倾听历史回响。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步伐快,一段时间内工业遗产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们从未被“遗忘”。今年9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首批江西省工业遗产名单,确定认定中华钨矿公司旧址等13家工业遗产为首批江西省工业遗产,展现了我省工业发展进程和工业文明,将为全省推动工业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利用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今年10月,记者走访了安福县彭坊乡“三线”军工厂遗址、景德镇市雕塑瓷厂、芦溪百年电瓷工业遗址公园、赣州市中华钨矿公司旧址、樟树市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祚延园厂区等地,实地了解这些工业遗址是如何焕发新生的。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卢勇 胡琴 刘火兵 余文斌 陈建新

航拍芦溪百年电瓷工业遗址公园
“三线”军工厂遗址红色旅游热持续升温

游客参观“三线”军工厂遗址。
10月22日,安福县彭坊乡“三线”军工厂遗址又迎来大批参观游客,记者沿着安福县彭坊乡为游客精心打造的红色旅游路线参观“三线建设”文化展示馆、寻迹“三线厂”遗址、打卡“三线民宿”……不由得感慨,这里的军工厂遗址犹如一座宝库。
“几十年来,彭坊乡一直在全力保护这些宝贵旧址,既能让老一辈建设者怀旧寻根,重温激情,又能让新时代年轻人汲取精神营养,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彭坊乡党委书记朱琳说。
近年来,彭坊乡联合县有关部门深度发掘境内的“三线”建设文化资源,着手把“三线”军工厂遗址建成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廉政教育和青少年红色研学基地。经过多年沉淀,“三线”军工厂遗址终于迎来“出圈点”,焕发新活力。2019年,彭坊乡“三线记忆小镇”被评定为全省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彭坊乡的工业旅游逐渐从“三线”走向“一线”。在县政府指导下,彭坊乡启动“三线建设”文化展示馆建设,并征集到“三线”文物、资料文档、生产设备和产品等物品共计1000余件,立体呈现了厚重、鲜活、感人的“三线建设”文化,“三线”军工厂遗址红色旅游热度得以持续升温。
“这次入选首批江西省工业遗产是对彭坊乡几十年来遗产开发保护工作的认可,现阶段,我们持续整合项目资金,倾力打造‘三线建设’主题公园,对原江西钢丝厂库房进行改造,打造红色研学培训基地、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朱琳说,“彭坊乡将继续挖掘红军斗争历史、徐霞客游线、名木古树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与‘三线’军工厂遗址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不断做优做强‘三线’军工特色小镇品牌。”
雕塑瓷厂成网红打卡地

众多游客来到景德镇市雕塑瓷厂打卡。
近日,小红书数据整理了一份《2023国庆旅游报告》,其中列出了最受欢迎的十个目的地。景德镇市犹如一匹黑马杀入前十。其中,成立于1956年的景德镇市雕塑瓷厂作为当地一个热门网红打卡地,也贡献出自身力量。对于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来说,依然保存完好的雕塑瓷厂承载着他们的过往记忆,对于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来说,如今的雕塑瓷厂不仅是一座展现传统陶瓷文化魅力的老厂,还是一个年轻人汇聚、陶瓷文化创新的时尚街区。
“雕塑瓷厂成立至今,传承了景德镇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影响力。2009年老国有企业改制,在新的形势下,雕塑瓷厂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发展。”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厂长易云峰告诉记者,根据自身特点优势,雕塑瓷厂用10余年的时间,打造了乐天陶社、明清园集市、景德镇雕塑瓷博物馆、创客空间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涌现了创意集市、咖啡、展览、艺术家驻场、陶艺、玻璃体验工作室、作坊、艺术家工作室及各种文艺小店等业态。
易云峰说,每年来雕塑瓷厂内的创业人员超5000人,国内外艺术家1000多人。雕塑瓷厂现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师2人、中国陶瓷艺术师2人、中国陶瓷设计师3人,省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等200余人。他们在传承陶瓷文化,带动创新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
正是拥有了这样一批强大的创新人才,加上雕塑瓷厂完善的生产能力,深深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逛瓷厂、看瓷器、买瓷器。
百年电瓷厂要变旅游基地

芦溪百年电瓷工业遗址公园内的烟囱
“芦溪百年电瓷工业遗址公园是上埠镇依托当地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工业博物馆、现代工厂等工业文化特色资源,打造而成的工业旅游项目,具有观赏、研学、展示等功能。将这里打造成极具特色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具有深远的意义。”谈及这个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的前景时,分管此项工作的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党委委员方邵宁满怀信心。
10月23日,记者来到萍乡市芦溪县,走进百年电瓷工业遗址公园,工业遗址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
2020年芦溪县被评为“中国电瓷之都”。“如何将‘中国电瓷之都’的百年电瓷工业遗产,打造成全域旅游中的旅游基地?”方邵宁说,芦溪百年电瓷工业遗址公园正是依托百年知名电瓷企业——萍乡电瓷厂为核心打造,芦溪县对萍乡电瓷厂等一批始建年份早的厂房和生产工艺进行了保护和申遗,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利用,配套相应的文旅观光元素。
此外,芦溪县上埠镇在百年电瓷工业遗址公园基础上修建设立了电瓷小镇客厅、百年电瓷博物馆,将电瓷产品、电瓷生产工艺、电瓷人物影像等搬进馆厅,让电瓷发展历史、电瓷文化纷纷呈现在游客眼前,使人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百年瓷业从起步到鼎盛的全过程。方邵宁说,上埠镇将倾力把百年电瓷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打造成为极具特色的全域旅游项目,进一步擦亮芦溪县全域旅游名片。
“共和国第一国企”讲好红色故事

江西铁山垅钨矿矿洞下的老设备。
在武夷山和南岭山脉交会处、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镶嵌着一颗璀璨的红色明珠,它就是有着百年红色历史的功勋矿山——江西铁山垅钨矿,于1921年开山,至今已有102年的历史。这里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在中央苏区开办的第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中华钨矿公司所在地。
10月24日,记者走进中华钨矿历史展览馆,一件件文物呈现眼前,在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华峰的介绍中,一幅历史长卷徐徐展开。
1932年,“中华钨矿公司”几经波折终于在于都铁山垅钨矿成立。1931年至1934年,铁山垅钨矿生产钨砂7830吨,为中央苏区创造了814万块银元的财政收入,换取了大量的药品、食盐、布匹等紧缺物资,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时间拉回到近几年,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筹资400余万元对中华钨矿公司旧址进行了修缮提升改造,完成了包括红军医院复原修缮、旧址广场建设、室内陈展、浮雕及雕塑群、红色家书宣传展板等项目。展出各类实物4000余件、矿物标本33件、文字稿17500字、旧照片97幅、雕像16组、微缩场景人物7组、剪影雕塑10组……中华钨矿公司旧址自2021年对外开放以来,迎来10余万名来访者,已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于都县政府关心支持下,我们正在配合铁山垅镇政府,将这一片原矿区的老旧房屋改造成消费合作社和现场教学课堂。”华锋说,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将进一步盘活红色资源,建设好红色教育基地,把铁山垅钨矿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擦亮“共和国第一国企”红色名片。
在传承中创新 保持工业遗产鲜活

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祚延园厂区。
四特酒祚延园作为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区,始创于1952年,占地260余亩,酿酒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四特酒的根源之所。
10月23日,在四特酒公司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访了厂区的含弘楼展厅、技术研发中心、酒库及两大传统手工酿造车间。据工作人员介绍,101纯手工酿造车间是四特酒优质基酒车间,共有老窖池643个,由国家级酿酒大师坐镇,101车间自建厂至今,持续不间断酿造四特佳酿。
在四特含弘楼展厅中,仿制殷商时期出土的酒器、酒具引人注目,还有四美人瓶、白瓷瓶等经典老酒系列的展出,吸引了不少前来参观的游客。四特酒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十二大香型中独树一帜的特香型白酒典型代表,其酿制工艺独具特色,目前仍保留的传统手工酿造技艺称得上“活文物”,在我国酿酒历史及传统微生物发酵等研究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四特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入选江西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12353酿造技艺,诠释了四特酒作为特香型白酒开创者的传承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