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2023-11-04 04:53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敖月伟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过敏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潮红、皮肤湿冷、脉细弱和血压下降等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其发生多与过敏原接触有关,因此,临床上经常出现一些因为不了解药物的性质而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有寒战、高热及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抢救,否则患者会因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接下来,本文将对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进行介绍。

   一、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呼吸道阻塞:此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道阻塞,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为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多,再加上喉咙和支气管的痉挛,患者会有喉咙堵塞的感觉,胸口发闷,呼吸急促,喘不过气,最终因窒息而死亡。

  皮肤黏膜症状:通常是过敏性休克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血管水肿、打喷嚏、水样鼻涕和声音嘶哑,严重时会影响呼吸。

  晕厥与昏迷: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患者可能发生暂时性脑缺血而引起晕厥或昏迷,意识不清或意识完全丧失,还可能出现抽搐、肢体强直等症状。

  皮肤瘙痒及荨麻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皮疹或瘙痒多发生在颈部和躯干。

  其他表现:如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过敏性休克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容易危及生命。过敏性休克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因此,有过敏性休克风险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如果发生了过敏性休克,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胸闷、四肢厥冷、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无法检测等症状,此时要立即避开过敏原,同时给予以下措施进行抢救:

  (一)立即停药,就地抢救

  患者采取休克卧位,给以氧气吸入并保温。在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松开衣扣、裤带等,注意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发生气道阻塞,及时清除口、鼻咽、气管内的分泌物,以免窒息。发生喉头水肿时,可能需要紧急行气管切开术,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二)予以抗过敏药物

  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0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静脉注射需稀释10倍),直至脱离危险。

  地塞米松5~10mg,氢化可的松200mg加50%葡萄糖液100ml静推或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点。

  抗组织胺类药物:选用异丙嗪25~50mg或本海明40mg,肌内注射。

  (三)抗休克治疗

  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给予低分子右糖酐500ml或5%碳酸氢钠静点。

  如血压仍不回升,须立即用去甲肾上腺素1~2ml加5~10%葡萄糖液250ml~500ml进行静脉输入,或多巴胺应用。根据血压调节用量。

  加大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的剂量加糖液内静点。

  (四)脱离过敏原

  应该立即脱离或者停止使用可疑的过敏物质,以免加重症状。如果过敏发生在正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可在药物注射部位的近心端扎止血带,根据病情需要10~20分钟放松一次,防止组织坏死。

  (五)呼吸受到抑制

  在呼吸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可以肌内注射可拉明、洛贝林、苯甲酸钠咖啡因等呼吸兴奋剂。患者发生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一旦患者发生呼吸暂停,应该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简易气囊辅助呼吸,同时做好插入气管插管的准备,或借助人工呼吸机进行被动呼吸。

  (六)心脏骤停时

  立即施行体外心脏按压。必要时可心腔内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

  (七)监护

  严重过敏反应治疗好转后需要进行观察,伴有呼吸系统损伤的患者,应该至少监测6~8个小时,伴有血压过低的患者至少要监测12~24小时。

  总之,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是一个复杂而又高度规范化的过程。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在处理过敏性休克时,还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进行皮肤及眼部处理等。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应注意规避过敏原;既往药物过敏休克的患者,在就诊时应当告知医生相关药物过敏史。只有做好这些细节,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