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银川建设老年友好型健康城市

2023-11-10 21:55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何晓玲 银川市委党校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近十年来,宁夏人口结构总体呈低速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35%,比全国平均年增长率高1.5倍。

  2023年1月,宁夏60岁及以上人口为97.41万人,占13.53%,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28万人,占9.62%,无论老年人口总量还是占比,均呈明显上升态势,说明宁夏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已呈老年型结构。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全社会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等需求大幅度增加,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压力增大,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医疗费用攀升,空巢、高龄和失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持续增加。

  让老年人过上更有温度、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不仅关乎家庭的幸福指数,也考验社会治理的智慧和能力。近年来,银川市老龄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根据老年人多元化服务需求,紧紧围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机构等多方养老服务模式,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站、配餐中心、老年人助餐点、居家养老服务呼叫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互助)院、农村老饭桌等养老服务设施。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市80岁以上低收入老人可领高龄津贴;低保和低收入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3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65岁以上老年居民可优先签约银川家庭医生;6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乘公交。

  银川市着力健全和完善养老需求的社会保障机制及养老需求服务体系,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和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银川市开工建设的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项目总投资额达110亿元,全部建成后全市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超过45张,超额完成“十三五”确定的35张床位的目标。加快建设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助推智慧养老产业。到2022年,银川市每个社区建设不少于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幸福院(或互助院)达到196个以上,覆盖70%以上的行政村,机构养老总床位达到1万张以上。

  《宁夏社会发展报告(2023)》对应对老龄化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制定符合宁夏实际的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一老一小”有关政策,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建设功能完善的养老机构,打造一流社会化养老品牌机构,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政府公共政策应当关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建设养老友好型社会;强化家庭养老功能,补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短板,提升家庭照护能力;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老年友好型社会是对积极、健康、和谐、欢乐、有保障、有活力以及有尊严的老龄社会形态的全新创建,涉及家庭、社区乃至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离不开全方位、多层面主体的共同发力。

  推广家庭养老。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力度,鼓励青壮年回到农村照顾老人。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家庭养老的成本,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照顾年迈的父母。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吸引更多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减轻家庭养老的压力。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强养老金制度的建设,增加养老金的发放,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此外,还应推动社会保险体系的建设,让农村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金标准等方式,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同时,还应加强对贫困老年人的救助和保障,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政府应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老人养老服务的建设和管理,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政府可以通过资金补贴、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和民间机构参与养老服务领域。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规范社会组织的运作,确保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老年价值包含了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维度,也包括健康、能力、经验和智慧价值,而且低龄老年人占比超过一半,说明老年人力资源比较丰富,含金量高。同时,老年负担也包括经济负担、医护负担、疾病负担、照料负担、隔代抚育负担等等。要充分肯定老年人历史上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同时要看到老年期第三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和多维价值。

  第一点是文化层面。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孝亲爱老、尊老敬贤的优良传统,巩固血亲孝,拓展仁道孝,实现老有所安、老有所尊。老年友好型社会要强调老年人是自己康养的第一责任人,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共同责任人。

  第二点是环境层面。应大力倡导和实践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观,实现积极老龄化,继续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老年友好型社会应该普遍打造无障碍环境、助老型环境、老年宜居以及老年友好型环境。老化环境包括设施环境、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和交往环境,还有内容更丰富的包括政策、制度、氛围等在内的社会软环境。

  第三点是参与层面。让老年人能更长时间、更高水平地维持自理能力,减少和降低照料依赖的时间和程度,同时延长产出性社会化的时间,而社会参与恰恰是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连接点。老年群体中人才济济,我国的“银龄行动”初衷就是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贡献老年人口红利。

  第四点是服务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近年来,银川市建设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232家,其中城市社区食堂105家,农村127家。

  持续将社区食堂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2022年以来,投入660万元,为全市48家社区食堂开展明厨亮灶提升改造,以“小食堂”助力养老“大民生”,切实有效提升老年群体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制度保障,率先在西北五省制定出台《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明确新建居住小区时,按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每年服务群众46万人次,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综合设施和“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

  2023年5月1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张雨浦在调研社区食堂后指出,银川市各级民政部门以“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创建为契机,因地制宜探索“社区食堂+多元助力”可持续发展模式,着力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让老年人就近吃上“暖心饭”“幸福餐”,值得向全区推广。

  银川市将结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社会化运作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资源,最大程度挖掘社会资源助力社区食堂建设,以助餐服务架起社区食堂和困难老年人的“暖心桥”。在社会层面上,创新工作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引入北京幸福颐养、上海安康通、杭州思锐、山东青鸟软通、南京福康通等养老服务领军企业,培育打造以“塞上银享、大美银川”为主题的“旅居+养老”“医疗+养老”“智慧+养老”“社区食堂”等特色养老服务和“可持续+多元发展”的品牌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实惠、便捷、高效、专业的配餐、就餐、送餐服务。

  作者简介:

  何晓玲,1969年5月,女,回族,宁夏吴忠人,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1992年本科毕业,银川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口管理学。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