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等待”是一面作风的放大镜
近日,有市民爆料称哈尔滨五常市政务大厅的工作时间仅为全天6个小时,引发广泛关注。针对此事,五常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11月14日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网民反映的五常政务服务大厅存在的问题,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立即研究,做出整改。(11月14日中国新闻网)
去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的“老桥断”,邂逅政务大厅午休挨冻2小时“新剧情”,势必上演一场众说纷纭的“情景剧”,“政务大厅工作6小时”迅速走红网络,再一次让优化政务服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
究其事件的起因,一有午休时间长,让群众在雪地里等待引发“不满情绪”。二有工作时间短,休息时间长,再加之工作时间重叠,致使群众办事不便。事实上,群众真正的诉求不在于工作时长,而是在政务服务人员午休时,能让等候办事的群众有一个避寒之所。归根结底,群众“挨冻”寒心才是导致此次焦点话题的“导火索”。
政务服务窗口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更是干部作风的“放大镜”。从各地民政部门七夕“为爱加班”,给新人们提供贴心的服务;到社保部门对高龄老人提供“上门办”,为群众提供便捷省心的服务,让公众感受到了政府部门以民为本的深情,让政务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温暖了民心。而今,“雪地里的等待”,看似工作6小时惹的“祸” ,实则是服务意识倒退挖出的“坑”,值得高度重视,引以为戒。
“雪地里的等待”如同一面作风的放大镜,折射出了提升服务意识、优化政务服务的“现实需求”。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迫在眉睫。首先,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其次,强化改革攻坚,通过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补齐“短板”、打破“壁垒”、健全“机制”,织牢政务服务“一张网”,让政务服务更智能、更高效,更省心。最后,强化服务效果。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统筹好“预约服务”“周末服务”“上门服务”等个性化服务需求,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不打烊”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群众办事体验感,才是解锁人民满意的“密码”。(王鸣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