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实干担当书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终保持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自信、耐力和定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该院秉承“自强 仁爱 精医 惠民”的院训精神,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在护佑一方人民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创新进取,用奋斗与奉献践行着医者初心和使命。
实干作为 优质医疗服务提升
该院始终坚持办人民群众满意医院的理念和初心,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大力弘扬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中不断强化特色优势,拓展服务范围,提高综合服务竞争能力。
该院贯彻落实“大质控”理念,完善了制度汇编392项、中西医优势病种55个、中西医临床路径38个、应急预案18项,并定期开展院长查房、召开质控会议等,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对策,持续监管改进,切实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助力医疗质量标准化、同质化,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5年来,该院在急危重症救治、介入诊疗、微创手术等方面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自2022年6月开诊以来,已成功开展介入治疗119例,此外,医院积极组织多学科急救演练、ICU院感暴发演练以及护理技能考核,提升了重大疾病诊治水平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该院始终坚持“小综合、大专科”的学科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着力培育医院学科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专科建设,细化专科分科,临床医技科室由划转初期的22个增加到42个。目前,该院现有国家优势专科1个,江西省中医优势专病(科)区域治疗中心3个,江西省中医优势病种培育项目2个,江西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0个。
该院高度重视中医药特色优势与现代医学同步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和技术。全院医护人员挖潜力,扬特长,开展了穴位敷贴、耳穴压豆、中药封包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数十项,开发应用风寒咳嗽汤、更年安汤、益母生化汤、眩晕汤等中药特色制剂十余种,诊疗手段丰富,中医药魅力充分彰显;强化患者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如针灸推拿、穴位敷贴、小儿捏脊治疗、中药涂擦熏蒸等中医药服务项目,中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配合现代医学技术双管齐下,疗效显著。医院还开设了刘巧、梁瑞宁、万小明、甘淳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医院中医药氛围日益浓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该院不断增加投入,截至2023年6月,该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总额10600万元,其中大型设备有1.5T MRI、64排螺旋CT、DSA、中医四诊仪等中医诊疗设备达14类58种。
“蹲苗”壮骨 厚植沃土强化队伍
该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办法,多措并举培育青年人才。启动了“育才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召开了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举办科主任能力提升班、发挥名老中医传帮带作用、优化绩效考核方案……打破论资排辈思想桎梏,大胆选拔起用年轻才俊、中青骨干,放手让他们挑重担、接重任,充分发挥各个层面人才积极性创造性,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特点,全方位、多角度谋划培养人才,不定期组织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遴选重点培养对象进修学习,给青年才俊压担子、搭平台,锻炼一批德才兼备的业务、管理型人才。
目前,该院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人;江西省名中医6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6人;高级职称5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3人。
重点突破 深耕不辍屡结硕果
健全教学体系,推动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该院积极参与并承担学校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一支临床经验丰富、教学相长、科研能力稳步提升的中青年医教研专业队伍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医院每年承担学校多个专业门类的课堂教学任务,在岗导师35人,接收临床实习、见习、进修培训等学生多批次,多人获“优秀管理干部”“优秀带教老师”称号,多次获得大学医学类实习生临床能力竞赛二等奖。2019年起,创新基地招收硕士研究生136名,毕业64名。
深耕不辍结硕果,医院科研创新成绩斐然。5年来,该院获批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建立临床科研平台2个、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研究所(室)2个。此外,该院还是江西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专业委员会、江西省中医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等省级学会的主委单位。
2023年,梁瑞宁教授团队的《创新理论指导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解决方案构建及机制探究与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薛汉荣教授团队的《益气温阳护卫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薛汉荣教授《洪广祥国医大师肺系疾病诊疗学术思想整理与挖掘》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梁瑞宁教授制定《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中医诊疗指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一项;2020年,梁瑞宁教授团队的《中医冲任理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转化应用与发展》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学科研成果极大激发了全院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的热情,增强了全院职工科教兴院的自信心,临床带动科教,科教促进临床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稳步形成。
党建引领 生命至上一心为民
该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用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用青春和热血不断书写着新的荣光。
2020年初,该院积极响应省卫健委部署要求,第一时间发出倡议支援湖北抗击疫情,倡议发出的第一时间,数十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出战。3年来,该院共派出29人驰援武汉、随州、重庆参与新冠感染救治工作;面对疫情的严峻挑战,该院医护人员不畏严寒酷暑,奋战在每个核酸采样点,守护群众健康。共派出33批共3039人次支援上饶、高安、吉安、南昌经开区等地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同时,该院有序安排工作人员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完成近34万剂次。
在抗击疫情这场阻击战中,该院朱海燕被光荣批准火线入党,刘珊等6名同志也分别被接收为考察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该院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2人荣获“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核酸检测队也获得当地政府的深度认可,被授予荣誉证书及锦旗。
一直以来,该院通过党员志愿者送医送药、定点帮扶、创建党建品牌“艾西湖畔的蒲公英”、中医药“四进”健康义诊服务、基层党建共建、中医药志愿者爱心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传递党和政府温暖,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免费服务群众数万人次。4年来,该院精心组织开展了中医药健康“四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厂、进学校)义诊活动40余次,服务人民群众上万人次;组建职业健康检查党员服务队,党小组的旗帜随着体检车飘扬到了全省10余个县(市、区);与青山湖区南钢街办乐安社区开展党建共建活动25次;联合南钢街道在辖区内设置“健康驿站”,有效拉近了群众与中医药距离,辖区群众反响热烈……
该院整合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毫无保留结对帮扶,帮助基层单位“强骨”“赋能”。按照国家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部署要求,对口帮扶横峰县中医院和石城县中医院,该院毫无保留选派业务和管理骨干组成帮扶医疗队常驻受援医院,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在医疗规范、服务理念、管理经验、技术优势、成熟做法等方面精准输出,毫无保留、全方位地传授给受援医院,齐心协力把对口支援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帮助受援医院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学科快速发展,帮助两院均顺利通过了“二甲”中医院专家评审。
2020年9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中部片区中医药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上,该院的对口帮扶工作经验和成效作为典型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分享推介。
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将引领全院干部职工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落实医院科学发展“五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