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秋枣

2023-11-16 22:55 阅读
大江网-江西工人报

  老家凤岗横岭,土地贫瘠,最适宜种枣树。据爷爷说,家里十多亩枣子园是睌清时期祖辈种下的,至今有130多年,传了五代人。近几年来,乡村振兴建设和机场搬迁征地,老家泥房全部拆光了,唯有那片枣园,还可以见证历史的印迹,勾起我对童年无限的遐想。

  农谚说:“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秋枣的节令感极强。小时候,每到秋枣成熟的时候,父亲总要带我们回老家打秋枣,打枣子是一年里的一件大事,每到这个时候,爷爷总是早已准备好了竹竿、箩筐等打枣工具,抽着旱烟,早早地在枣园旁等我们回来。记得从5岁开始,我们兄弟姐妹一直打枣到我参加工作。枣子成熟的季节是童年最快乐的时光,枣园留下了我嬉戏欢快的笑声。

  枣园里有一百多棵枣树,密密麻麻。每到春暖花开,整个村子都笼罩在清香中,枣花最招蜂引蝶,每年的“五一”节前后,枣园便成了放蜂人的天堂,这时节枣树碧绿的叶子中间正盛开着黄绿色的枣花,枣花的芬芳弥漫整个村庄,蜜蜂飞来飞去忙个不停,那蜜蜂在满枝的绒花上沾满了两腿的花粉就飞回蜂箱,酿出最沁人心扉、香甜醇厚的枣花蜜。

  初秋,枣子由青绿色变成了红褐色,那郁郁葱葱的枣枝上挂满了红玛瑙般的枣子,一串一串的,如玑似珠,晶莹剔透,讨人喜欢,整个枣园简直就是一曲溢彩流韵的乐章。

  枣园是捉迷藏的好地方。密匝的枣树挤挤挨挨,很好藏人,孩子们有时猫在树垛下,有时爬上树梢,发现目标,你躲我闪,尽情追赶,捉得煞费苦心,嬉闹欢快的气场成为儿时的一道亮丽风景。低垂的枣子红一半、青一半,煞是好看,一串串枣儿紧紧挨着头上,捉得饿了,只要你张开嘴,枣子就“跑”到你嘴里了,咬一口,又脆又甜;捉得累了,就躺在软软的沙土上休息。

  枣园是听故事的好地方。晚上,爷爷总喜欢搬出靠背凉竹椅,摆上一壶清茶,给我们讲故事,讲累了,叫我们躺在凉席上数天上的星星,数着数着,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几场雨下来,枣园更是富有诗情画意。记得清末无名氏有诗:“春分一过是秋分,打枣声喧隔陇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房脊晒红云。”到了中秋节前后,枣子挂满了枝头,风儿摇曳,枣儿从高高的树梢上落下来,第二天早上起来,地面像铺了一层红地毯似的。最有趣的就是打枣和拾枣的时候,据说枣树打得越狠越重,第二年就越丰收。大人们站在枣树下,挥舞着长长的竹竿,噼里啪啦地狠狠抽打,小孩子在树下捡枣子,枣子像一颗颗“炮弹”一样落在地上,我们一边抱着脑袋,躲闪掉下来的枣子,一边抢着地上枣儿,比谁捡得多、捡得快……读小学以后,我们经常爬上树自己摘枣子,裤裆撕破、鞋子划破是常有的事,晚上奶奶便在油灯旁帮我们缝。第二天又要早起卖枣子,那时我们不懂大人们生活的艰苦。儿时的我们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

  在家乡流传着许多关于枣的俚语,比如“一天一个枣,大夫不用找”“一日三枣,长生不老”“五谷加红枣,胜过灵芝草”等,而每逢重大节日更是缺不了枣。腊月熬粥,枣是不可缺少的,春节做年枣糕,意味着来年幸福和吉祥,哪家的儿女结婚,枣更是吉祥的象征,男方的“扛盒”和婚床上,必放上红枣不可,希望一对新人早生贵子,早立家业。

  我漫步枣园,阵阵枣香飘来。我常想:枣树没有松柏高大,但有松柏的气节;没有杨柳的妩媚,却有杨柳的坚韧;它生于贫瘠的土地,奉献出香甜的果实。这就是家乡枣树的品格。我吃着甜甜的枣儿,家乡就在身边,枣园就在身边。

  □ 温圣魏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