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撼!她用十几万针绣出梦幻星河
蟹状星云、日珥
猎户座星云、鹰状星云……


但是,这并不是图片
而是苏绣非遗传承人陈英华的刺绣作品
她以针代笔
将星河浪漫定格在织布之上
呈现出极致的美丽
陈英华自幼开始学苏绣,曾参与故宫博物院、颐和园的刺绣文物复制工作,至今已从事苏绣工作40多年。
2003年,陈英华第一次看到蟹状星云的照片,就被深深吸引。它是超新星爆炸留下的遗迹,也是宇宙中最美丽和神秘的现象之一。
早在公元1054年北宋时期,中国古人就观测到这颗极其明亮的星体,将它命名为“天关客星”,留下关于蟹状星云的最早记录。陈英华说,因为它的故事影响了自己,同时出于热爱,就想用自己的手艺把它绣出来。
由于点位、色彩、轮廓、走向都不同,绣出星空要比其他的作品难度更大。“一般的刺绣有边缘线,这个没有。它是无边无际往外抛射状的,要用粗细不同的丝线来绣。”陈英华解释,“最细的地方要把一根丝线劈成三十二分之一,慢慢变成十六分之一,有一个渐变的过程。那种朦胧飘逸的感觉就出来了。”
有时,现有的丝线没有所需要的色彩,陈英华就用两种颜色的线叠加,才把作品绣出来。“针法是交叉针,乱针带点平针,也叠加散套……它是分层加色的,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刺绣技艺的改进。”
陈英华介绍,画家的一笔就要用一千针来实现,而完成一幅作品则要绣几万针,甚至十几万针。“当时绣得饭都吃不下,但是我就是喜欢,绣这种东西要从心里热爱。”

最终,陈英华运用了数十种针法,经过无数次穿针引线,将上万种颜色和针线互相交织,完成了这些仿佛照片的刺绣作品,宇宙星河的浩瀚与神秘跃然其上。
2012年,苏绣“星空”系列亮相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极具东方美学的作品令国际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惊叹不已。
编辑:李孟玲 审核:温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