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36计 | 上饶西市有“格格” 网格服务在身边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王敏君、乐伟聪报道:上饶市信州区西市街道地处信州区主城区,是当地最早成立的街道之一,商贸繁荣、交通便利。行政区域面积7.8平方公里,下辖21个社区和1个村改居。2016年12月,西市街道作为上饶市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单位率先建立“网格中心”,辖区被划分为97个管理大网格,447个楼栋微网格,活跃着97名网格员,为民解忧解难,有效打通了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神经末梢”。因为95%以上都是女性,她们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西市格格”。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打造出网格化管理服务品牌“西市格格”,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高度赞誉。从摸索起步,到现在成为全国先进表彰集体……“西市格格”究竟有何魅力?西市街道为何倡导人人都是“西市格格”?日前,记者走进西市街道,探访解码“西市格格”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背后的故事。

紧盯居民需求,让“一张网格”兜底民生服务
“对我们来说,‘西市格格’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网格员、一支志愿者队伍、一个城市的治理品牌,在这里,网格服务在身边,人人都是西市格格,我们始终坚持探索网格里的无限可能。”11月13日,西市街道分管宣传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市格格”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明确包含社区党建、综治维稳、信访等八大类24个子项的网格工作任务清单,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2018年4月,时任街道党工委书记吴丽辉首次提出将“西市格格”作为西市网格化的工作品牌亮点推广,辖区按照300户或1000人的标准划分97个网格,并提出坚持“3小时巡查、3小时受理、3小时反馈”的“333”工作机制。西市街道在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中,划好辖区“格格”,实现网格“全覆盖”,培养“格格”队伍。

组一批队伍,经过几年优化组合,从今年开始,西市街道在62个网格内划分62个党员责任区、设立62个党员示范岗、组建62支党员突击队。各社区网格员充分发挥“探头”作用,根植于群众之中,充当着基层党委、政府的“神经末梢”,及时向上传递社情民意,迅速为群众化解邻里纠纷。以网格为单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实现了“诉求第一时间上报,问题第一时间受理,结果第一时间反馈”,“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能上交”的稳控目标,有效打通了服务百姓“最后一米”。

有困难、有问题找“格格”,已成为辖区居民的共识
11月14日,在信州区西市街道铁四社区的办公墙上,记者看到,“西市格格”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明确包含社区党建、综治维稳、信访等八大类24个子项的网格工作任务清单。 “我们社区的情况是老人多。”铁四社区书记朱华英介绍,铁四社区是个老社区,居民大多是铁路系统职工,常住居民有26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居民有2000余人。对“格格”们来说,走访关爱老人是一项重要工作。除此之外,她们还要查看卫生情况和安全隐患,做好入户宣传、收集民意等工作。明确每日、每周、每月工作清单,落实“三必访”(普通家庭每月必访,困难群众、残疾家庭、暂住人口、失业人员、重点人员每周必访,独居老人每日必访)、“四必清”(家庭情况必清、人员类别必清、基础设施必清、隐患矛盾必清)责任链条,确保网格信息及时更新、数据准确精准。
“路边崭新的晾衣架,都是社区申报做的,之前了解到群众反映晾晒衣服不方便,我们将情况收集上报,统一给群众安装金属晾衣架。不久前有居民反映辖区内有电线乱拉现象,影响了整体环境,我们也找来施工队伍,解决了这一问题。”聚焦群众亟待解决的关键小事,通过分级管理、拨付项目资金,社区层级就能直接解决问题快速高效。通过“党建+微小事”解决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一件件实事,老百姓对政府工作更加肯定,“格格”们也越干越有劲。


介绍社区创文情况 王敏君摄
三官殿社区位于渡口批发街,是繁华的老城区。现有居民2700人,党员58人,2022年社区配了2名专职网格员,8名微网格员。辖区住的都是年纪大的老人,社区在开展网格服务时,多以跑腿类的服务和关怀类的服务为主,为老年人跑腿买药、为老年人整理房间、上门为老年人理发陪他们聊天谈心等,获得了老年居民的好感。
今年38岁的外卖小哥刘锋华是三官殿社区的一名微网格员,今年10月17日凌晨两点,在送餐途中他路过滨江西路43号,发现301室的灯还亮着。这家住的是李锻花老人,常年瘫痪在床。这么晚了,灯还亮着,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他立即停住了脚步,敲响了李锻花家的门,隐隐约约听见老人呻吟声,刘锋华心里特别着急,又打不开门,马上联系了网格员周海燕。网格员把老人的家人留在社区的备用钥匙送过来,随即打开了房门,只见老人神情痛苦,平时吃的降压药没有了,附近又没有二十四小时营业药店。刘锋华随即在外卖群发布了消息,群里的外卖员们积极响应,热心的去买药,其他人也赶到现场帮助,凌晨三点左右,在爱心接力下,老人吃了降压药,病情得到了缓解。


一批新移动网格员成为“格格”们的最强辅助
自今年4月份以来,西市街道各个社区吸收了一批微网格员、移动网格员,他们都是由志愿者、退休职工、外卖小哥、快递员担任,微网格员充实了网格力量。其中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业态群体,他们时间灵活、对地方熟悉、是网格员的“最强辅助”。

这些微网格员一边工作一边充当“移动探头”,关注着社区的角角落落,在治安巡查排除隐患,报告突发事件、宣传政策等方面发挥作用。外卖小哥盛寅是白鸥园社区的移动网格员,在忙碌的日常送餐中,他了解到自己经常送餐的那栋楼居住着一位八十多岁的独居老人,孩子都不在身边。盛寅经常在工作之余到老人家中做些家务,陪老人说说话,老人对他也十分热情,“我给这小伙子‘五心’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格格”们每年受理的事件数均超过了四千件,其中有效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
信州区西市街道负责人表示:“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效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最切身、最现实的利益。西市街道网格化管理取得的工作实效,展现‘西市格格’们能吃苦能战斗肯担当的精神风貌,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稳定。下一步,我们要在科技赋能提升网格管理智能化水平,党建引领下加强群众参与社区协商议事、加强资源整合联动融合推进共建共享等方面做文章。继续擦亮‘西市格格’金招牌,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不断回应着群众的新期盼,用基层‘小网格’撬动社会‘大治理’,让基层的老百姓‘幸福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