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的使用与护理全指南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是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PICC导管的材质是由生物相容性极好、有柔韧性的聚氨酯或硅胶制成,具有单腔或多腔设计。为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对PICC导管进行正确的置入和护理至关重要。
一、PICC的适应症
外周静脉差,难以维持静脉输液。
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连续输液7天以上)、长期间歇治疗、反复输血或血制品及反复采血。
需要输入对静脉刺激和损害较大的药物,如化疗药、抗生素、酸碱度大及渗透压高的药物等。
需要营养支持等治疗。
二、PICC的置入过程
在置入前,医护人员将评估患者的临床状况、病情、血管情况和适用的导管尺寸等,确保安全和有效地置入导管。置管以上肢为主,患者的置管侧肢体需要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医护人员在超声引导下或非超声引导下进行PICC置管,将导管通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导管的外露部分将使用专用的贴膜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导管尖端的位置将通过X线摄片检查进行确认,以确保正确的位置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三、PICC的护理
为确保导管通畅及患者安全,患者必须了解如何正确护理PICC导管。
在治疗间歇期或出院后至少7天到医院冲管维护1次,以防止感染及导管堵塞的发生。
保持导管置入点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导管弯曲、打折,以防感染及导管断裂。多饮水(每日至少2000ml),避免血栓的形成。
若出现贴膜卷边、潮湿、松脱、污染,置入点及周围皮肤有红、肿、痛、痒,导管外露长度有变化等情况,勿擅自撕下贴膜,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或到医院进行处理。
输液时置管侧肢体自由摆放,适当抬高;睡眠时避免压迫置管侧肢体;避免用力拉扯导管,以免导管脱落或移位。
穿袖口宽松的衣服,避免更衣时将PICC导管勾出或拔出。
置管侧肢体可进行日常活动,勿提5kg以上重物,避免用力外展、旋转,勿参加羽毛球、跳绳等剧烈运动。置管侧肢体每日进行握拳、旋腕等功能锻炼,鼓励每天3次捏握力球,每次20分钟(每天捏握300~500次)。
洗澡前使用保鲜膜将贴膜包裹三层(或使用PICC专用防水袖套),注意上、下边缘应超过贴膜范围;洗澡后及时拆除保鲜膜,观察贴膜有无潮湿、松脱。
王爱珠 三亚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