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物种在江西丨大江焕新颜

2023-12-30 09:00 阅读
中国江西网

中国江西网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熊细娇报道:12月22日,全国首部聚焦长江生态主题新国风动画电影《江豚·风时舞》系列主题观影季首场活动在江西湖口县举办,影片关注江豚保护,在江西省湖口县取景,展现了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及地域文化发展。

与此同时,在湖口南北港水域,两头长江江豚正逐浪戏水。今年2月,它们被困鄱阳湖松门山水域,被救护后暂养于南北港。毫无疑问,这些“长江生灵”的活跃之姿背后,是江西省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总体稳定、资源丰度总体呈恢复态势、生境状况总体良好。

 

江豚风时舞

故事从一次“救护”开始。

今年2月,江西鄱阳湖松门山水域砂坑中,多头江豚因枯水位搁浅,难以游入航道深水区。

为守护“水中大熊猫”,促进长江流域种群结构优化,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部门在鄱阳湖松门山水域联合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行动计划安全捕捞8头江豚,分别迁移至湖北、安徽和江西湖口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

其中,两头雄性江豚被成功迁移至湖口县南北港水域“暂养”,活动面积约为320亩。而由于暂养地湖底较平坦、深水区域小,难以满足江豚栖息要求,建设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的重要性日趋凸显。

图源:湖口县融媒体中心

2023年9月28日, 全国第六个、江西省首个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江西湖口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在湖口县正式揭牌成立。

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余先华告诉记者,基地建成后,南北港北港水域疏浚了5个深水区,最大水深达到10米至15米,适合江豚畅游。基地还肩负着江豚的救助救护、增殖繁育、技术研发等功能,成为湖口县“中国·江豚湾”项目的重要一子。记者获悉,未来这里将迁入更多江豚,持续打造江豚的“快乐老家”。届时,江豚迎风起舞之景将时常可见。

此外,为唤起和发动全社会认识江豚、关注江豚、保护江豚,近日,一部以长江江豚为主角的动漫电影——《江豚·风时舞》在湖口县超前点映,并将于2024年1月20日全国上映。影片系湖口县联合江西省文演集团影视公司、深圳环球数码联合投资拍摄,将通过精美动画制作技术呈现奇幻设定与新鲜人设,带领观众感受江豚逐浪的可爱灵动,一览江西碧水青山之美。

 

大江焕新颜

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首次100%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考断面水质连续两年达到“十四五”考核目标,长江干流江西段连续五年、赣江干流连续两年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生态质量指数75.05……多个数据表明,2022年,江西继续成为生态环境优等生。

视觉江西 魏东升 摄

水重深而鱼悦,林修茂而鸟喜。来自江西省生态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江西已查明全省鸟类580种,占全国鸟类的40.14%。全国100%的珍稀极危物种种蓝冠噪鹛在赣鄱栖息,种群数量从实施保护前的50余只,增加到250余只。每年秋冬季,全球98%的白鹤、95%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在鄱阳湖越冬;水生生物资源方面:2022年12月,鄱阳湖星子站水位7.5~8.11时,监测到长江江豚638头次,其中长江干流62头次、鄱阳湖552头次、赣江15头次、信江9头次。江西长江江豚保护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全省现已查明的野生高等植物6337种,其中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水松、南方红豆杉、红豆杉、资源冷杉、大别山五针松、大黄花虾脊兰等。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时,是江西省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据省生态厅介绍,江西构建“一江双心、五河三屏”的生态保护格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有效保护了90.98%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2022年共放流各类鱼苗3.2亿尾。

 

生态向未来

12月26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五河”干流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明确自2024年1月1日0时起至2030年12月31日24时,“五河”干流水域实行常年禁捕。禁捕范围和时间内,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这一举措的发布,为全省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再次打上“强心剂”。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五河”干流水域禁捕,可以让负载过度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实现全省水域生态系统保护,拓展和巩固江西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效。

守护水生生态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作为水资源大省的江西推动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记者了解到,2022年8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加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此外,《江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的研究制定工作也在持续进行。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保护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到2035年,全省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形成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网络体系,其中,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显著改善。

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体系的同时,江西还提出,要建立完善的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使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以江豚为例,今年10 月 25 日,江西省长江江豚保护中心奠基仪式在永修县吴城镇举行,旨在进一步夯实鄱阳湖江豚保护基础,探索迁地保护新模式,突破人工繁育的关键瓶颈。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相关人士则透露,目前,该中心已安排人员前往武汉学习江豚人工繁育技术。另一方面,江西还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际淡水豚日、鄱阳湖国际观鸟周、省生态文明宣传月、全国放鱼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时间节点,面向公众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典型案例、重大项目成果等宣传普及。

绿色促振兴,生态向未来。江西省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有力保障。 

 

编辑:吴梦婷 审核:黄玉龙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