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省平均气温19.1℃,较常年同期偏高0.8℃,排历史同期第2高位,仅次于2021年;全省平均降水1576.3毫米,偏少0.8成。春播期全省气温偏高,夏秋季降水量和高温日数均偏少但雨日偏多,气候年景总体偏好,灾害损失为近30年最轻。年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如下:
1.夏秋降水过程多,高温日数少
夏秋季(6-11月)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但降水过程频繁,全省平均雨日71.5天,偏多3.2天。期间,高温天气阶段性特征明显,全省平均高温日数28.6天,偏少3.2天;特别是7月15日-9月20日,全省平均降水偏多3.4成,37℃以上的高温日数全省平均只有3.5天,天气气候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
新闻链接:江西省气象局深化与省农业农村厅“六联合”机制,组建联合服务专家组,为强化气象为农服务供给提供行动指南;2023年,全省气象部门持续开展优质稻、茶叶、柑橘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颁发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证书84份;推广早稻早播早育气象适用技术,在全省建立100个示范点开展早稻早播早育气象服务,各示范点早播早育早稻产量较常规播期的早稻亩产提高22.1公斤,平均亩产增产4.6%,为助力水稻种植主体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气象技术支撑。
2.秋冬大雾频繁,交通出行受阻
11-12月,全省先后出现4次大范围大雾天气,其中12月5-7日大雾影响范围最广、能见度最低,大雾笼罩了54个县(市、区),其中44个县(市、区)能见度不足500米,19个县(市、区)不足100米。受大雾天气影响,江西多条高速入口封闭,交通受阻明显。
新闻链接:江西省气象局通过构建从大雾潜势预报、客观预警和多源资料实况反演科技支撑全链条,研发大雾风险预警叫应系统,提升江西大雾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提前6-9小时预警江西省2023年入秋以来强度最强的区域性大雾天气过程,通过“631”平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提醒靶向地区及时通报交通、交警部门做好服务保障,注意交通安全。
3.冬季降水少,鄱阳湖异常干旱
受2022年下半年干旱影响,2023年1月6日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695平方公里,是2023年卫星遥感监测到的最小水域面积。2023年1月至3月中旬受降水持续偏少影响,鄱阳湖维持异常干旱状态;据Aqua卫星资料监测,2023年3月6日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861平方公里,较历史同期(1893平方公里)偏小5.5成,为有遥感监测记录以来同期最小。
新闻链接: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江西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江西气象保障服务逐步覆盖温室气体监测评估与溯源、碳排放与碳收支、碳达峰、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应对气候变化决策咨询等重点领域,发挥技术优势参与政府“双碳”管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中国气象局及时协调空军飞机支持江西抗旱减灾,2023年全省共开展飞机作业12架次,地面作业1233次;飞机、地面作业累计影响面积20.2万平方千米,增加降水约5.3亿立方米。
4.6月中下旬出现降水集中期,“端阳水”特征明显
6月19-25日受连续暴雨天气影响,我省出现“端阳水”,期间强雨带在我省南北摆动,暴雨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和短时雨强大、雷电活动频繁。五大流域平均面雨量达159毫米,其中以抚河流域230毫米最大,饶河流域221毫米次之;全省有51县(市、区)的384个测站超过250毫米,以鹰潭月湖区天门山531毫米为最大,抚州临川区孝桥镇461毫米次之。
新闻链接:在面对“端阳水”的考验中,全省气象部门强化气象灾害趋势研判,过程来临前3天即开展决策服务,过程临近实时滚动订正服务,过程期间及时发布预警并启动叫应服务,做到重点区域的落区和量级均预测准确,实现点对点精准靶向预警,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深度融入各级政府防汛减灾体系;2023年,全省气象部门开展强降水“631”叫应67871次,省防办根据风险预警发布指令8次,共组织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5.6万人次,全省未出现因强降水及其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等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展现气象部门“第一道防线”的担当。
5.春夏季强对流天气频繁,雷电活跃创记录
春季我省多地遭遇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全省有231个县(市、区)次出现暴雨,97个县(市、区)次出现8级以上大风,10个县(市、区)出现冰雹。其中3月21-24日出现了2023年首场区域性暴雨和强对流过程,标志着全省进入雨季,省防指3月24日宣布提前进入汛期。
3月24日-8月31日,全省共落雷146.6万次,是2022年同期的1.94倍,雷电高发区主要出现在吉安、赣州、抚州、宜春、上饶等设区市。其中,5月21日全省落雷次数高达10.2万次,创我省2003年有闪电定位监测记录以来单日落雷次数的最高记录。
新闻链接:江西省人民政府首次在省气象局召开省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视频会议,周密细致严防强对流天气。全省气象部门严密监测天气变化,认真落实好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规范,遇有强对流天气及时预警、果断叫应地方党政领导和防汛责任人;与水利、住建、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强化联合会商,分析研判强对流天气不利影响,为防范强对流赢得主动;依托各类渠道,向社会各界发布传播灾害预警信息和防风、防雹等知识,尽最大努力降低强对流天气致灾风险。江西气象部门全面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省政府出台《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印发《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
6.5月初暴雨极端性强,清丰堤发生决口险情
5月4-7日,全省有11个县(市、区)的56个测站先后出现特大暴雨,41个县(市、区)的385个测站出现大暴雨,24小时雨量以黎川县飞源村417毫米为最大。此次暴雨过程极端性强,有6个县(市、区)日雨量突破月极值,宜黄还突破了年极值。丰城市荷湖乡3小时最大雨强达到141.7毫米,5月6日上午丰城丽村镇清丰堤发生决口险情。
新闻链接:此次过程,全省气象部门聚焦防灾减灾先导作用,及时启动全省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报送《气象呈阅件》等决策服务材料,启动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叫应机制,加强与应急、水利、水文等部门的协作互动,实时跟进、全程通报降水实况和发展变化趋势;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建立主动互动联动工作机制,为有效防范气象灾害筑牢安全防线,得到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好评;丰城市气象局严密监测强降雨区域天气,及时调整更新预警信号,通过短信、微信等在线服务,多次电话叫应提醒强降雨落区乡镇注意加强防范。在险情发生后,积极参与救援服务保障工作,为溃口合龙、救援群众发挥积极作用。
7.冬季寒潮骤降温,大部地区出现雨雪冰冻
1月1-14日我省异常回暖,平均气温偏高4.4℃,创历史同期新高;下半月出现两次寒潮大风雨(雪)天气,其中15-16日全省大部平均气温下降12~15℃,赣北赣中有68个县(市、区)出现降雪天气,九江市有6个县(市、区)积雪深度超过2厘米。
12月15-20日,受强寒潮影响,全省平均气温普遍下降12~16℃,局部降温达17~19℃,16日安远、寻乌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全省有70个县(市、区)出现雨夹雪或雪,庐山积雪达6厘米,部分山区出现冻雨。全省大部出现冰(霜)冻,过程最低气温赣北和赣中北部普遍达零下6℃~零下4℃,其他地区零下4℃~零下2℃,以庐山最低气温零下12.5℃为最低。
新闻链接:江西省气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发展变化情况。建立省委、省政府高级别直达预警机制,在寒潮入赣前向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各部门报送气象呈阅件,提供寒潮预报情况及防范应对措施;省市县气象部门加强联合会商研判,多地召开寒潮天气新闻发布会,利用电视节目、新媒体等多平台多举措强化雨雪冰冻预报预警;与农业部门共同防范寒潮过程对冬季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与交通部门联合发布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路段,与水利、电力、能源、交通、保险等多部门和企业开展合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寒潮气象服务,确保广大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8.深秋暴雨天气对流强,罕现冰雹
11月7-9日,赣北南部和赣中北部出现暴雨天气,全省平均雨量38毫米,设区市平均雨量萍乡市78毫米最大,县(市、区)平均雨量金溪县98毫米最大,上高县97毫米次之。11月9日9时20分,上高县城出现同期罕见的冰雹天气。
新闻链接:江西省气象部门通过构建强对流天气分类潜势预报、分钟级更新客观预警和多源监测资料自动客观识别的科技支撑全链条,研发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临灾叫应系统,提升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强化强对流天气的落区、出现时间、移动演变特征的分析研判,做好高影响天气的临灾叫应,实现气象预警信息由“消息树”向“发令枪”转变,创新研发江西“云盾”天气预警机,打通“最后一公里”,建立气象预警与多种灾害防御的协同联动机制,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具有政府法规约束性的部门联动响应机制不断健全。
9.好天气好气候赋能假日经济
中秋“彩云追月”、国庆“秋高气爽”,双节以晴天多云天气为主,气温舒适,没有强降水天气和台风直接影响,气象条件有利于交通出行和各种文化旅游休闲等户外活动。五湖四海的游客乐游江西,陶醉江西,感受全境天然氧吧气象公园风采,气象助游,跑出假日经济“加速度”。
新闻链接:江西省气象局在2023年9月27日召开中秋国庆长假天气新闻发布会暨天气会商会,亮出“彩云追月”“秋高气爽”两张牌,气象信息融入带来活动体验升级,因地制宜发挥气象避灾减损、赋能增益作用,在高品质“气象+”服务的助力下,火热的旅游经济融入“金秋十月”的浪漫。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好气候生态风物全方位呈现在世人面前,将好天气、好气候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目前正高标准打造井冈山天然氧吧气象公园,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气象赋能打通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之间双向转换的通道,促进气候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10.久违台风“杜苏芮”,穿越江西缓高温
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为我省2019年以来首个进入江西的台风。其中心于7月28日22时从抚州市黎川县进入我省境内,穿过资溪、余江、贵溪、乐平、鄱阳、彭泽等地,于29日08时北上移出我省。受“杜苏芮”影响,我省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和6~8级大风,有效缓解了高温干旱,补充了水资源。
新闻链接:7月26日15时30分,江西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27日17时30分,提升至三级应急响应。全省气象部门按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和“一过程一策”的要求,加强设备和网络巡检,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守制度,落实好“631”工作机制,做好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加强台风实时信息和台风防御科普知识的发布,开展台风动态直播服务。7月28日下午,省委书记尹弘听取省气象局关于“杜苏芮”台风发展趋势、灾害影响预测和防范措施建议等分析研判。据统计,截至7月29日,针对“杜苏芮”,省气象局报送《气象呈阅件》2期,《气象情况反映》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