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押题”火爆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2024-01-16 16:44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随着春节的一天天临近,不少国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2024年央视龙年春晚的筹备工作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洋洋洒洒的央视春晚演出节目单,到明星艺人的出席名单,不同版本的“春晚押题”活跃于各网络平台。“春晚押题”已然成为每年春晚播出前大众乐此不疲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

  自电视机数量在我国城乡慢慢增加,电视开始取代广播,逐渐成为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1983年2月12日(除夕)20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直播被视为我国电视春晚的开山之作,成为第一届春晚诞生的标志。那一晚,借助除夕夜的特殊时刻,电视机的“即时性”把大江南北、千家万户连接起来,第一次营造出中华民族大团圆的“难忘今宵”。至此,每年的除夕夜都会电视直播央视春晚。历经40年,风雨无阻!

  在年夜饭中看春晚,在春晚中享用年夜饭!不知不觉中,春晚已经成为我们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40年的发展,春晚如今依然是国人在除夕夜翘首以盼的视觉盛宴。2023年春晚,8个电视频道和10个广播频率同时播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媒体也对中国春晚进行直播和报道,覆盖范围之广、受众规模之大,创下了新的纪录。

  “酸辣苦甜尝一味,有人喜欢有人弃。”社会在快速发展,在当前各类娱乐节目百花齐放的时代,对春晚的抱怨慢慢增多,它似乎沦为了众多观众茶余饭后的“吐槽”对象。“众口难调”成为春晚越来越难办已是不必讳言的现实。或出于对节目的喜好,或出于对春晚的期待,或出于对演出的“吐槽”,龙年春晚刚刚开始彩排,网络上就早早掀起了一波高热不退的“押题”狂潮。“科目三”“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公主请上车”“今年除夕不放假”等,网友们对今年春晚小品中可能出现的热门段子进行挖掘。许多网友戏称,春晚导演一年辛辛苦苦积攒的节目单,竟然在短短一个月内被网友们猜透了!在往年的春晚节目期间,网络热梗、谐音梗出现,由演员的口中说出,或许在早些年间能以反差感收获观众的青睐。但长此以往,似乎也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闹误会、合家欢、包饺子”公式化的固定桥段,也确实令人难以共鸣。

  “押题”浪潮的兴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节目缺乏创新。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有竞争力的媒体诞生。春晚作为“我们的民族集体记忆,我们的家庭记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激烈媒介竞争中保持领先,如何回归观众的“节目单”,这些都是春晚要思考的问题。春晚应该大胆创新,广揽大众新颖创意,不仅能避免使用单一的网络热梗台词,还可以增强节目感染力和引起大众回响,展现出别有一番风味的节目特色。继续深入挖掘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表演创作,以全新的方式将传统艺术呈现给观众。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感,通过采集观众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创作出观众喜爱的节目等方式才能让春晚这个“新年俗”历久弥新。

  “春晚押题”的流行并不是网友们喜欢拆台,更不应为春晚所惧。从群众的“押题”评论中其实不难看出,这是大众“阅尽繁华”后对春晚高质量节目的期待。当春晚的舞台再次出现兼具时代感和趣味性的高品质艺术作品时,或许“春晚押题”现象不再具有调侃之意,而是一种真正的期盼。我们期待春晚“出题人”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春晚押题”全部落空,那何尝不是一件新春快事呢!(抚州黎川 朱亮)

 

编辑:徐楫越
校对:刘晨东
审核:曹柯帆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