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寒假不要补课”的“人间清醒”越来越多
眼下正是各地放寒假的时间,不少中小学生就想过一个没有负担的假期。而近日,江苏常州一位校长呼吁家长在寒假不要给孩子补课的视频在多个网络平台传播,引发舆论关注。视频中,这位校长说:“你看他坐在那,你是得到他的人,没有得到他的心!”他向家长们解释称,“寒假补课为什么没有用呢?因为寒假、春节没有学习的氛围,没有学习的环境,没有学习的要求,没有系统考核的标准。”
可以说,这位校长劝家长在寒假不带孩子去培训机构补课的思想是“人间清醒”,他的言论也是契合“双减”政策要求的,懂得学生的心理。但客观来看,“寒假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上补习班”的话题,一直在线上线下争论不休。“反方”家长认为,过个年,应该让孩子享受阖家团圆的幸福生活,只要能完成寒假作业、规律作息、注意安全就好;“正方”家长则表示,谁都知道孩子补课辛苦,可如果别人家的孩子在补课,自己的孩子不补,那学习成绩就容易被拉开不小的差距。不可否认,双方家长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似乎忽略了“孩子对寒假补课是怎么想的”这一根本性问题,应该听听他们的心声,尊重其意愿,因为参与补课的主体最终还是孩子。
应该看到,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前,学生假期补课是普遍现象,家长们和孩子们在报的多个校外培训班之间跑来跑去,疲于奔命,为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习成绩。但这也造成学生近视加深、睡眠不足、缺乏文体活动兴趣爱好、创新创造能力欠缺、心理健康“亮红灯”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让社会各界不得不重新审视“假期补课”的危害性和必要性。而“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之后,这些问题得到了明显好转。所以说,无论如何,不支持学生参加校外补课,利大于弊,不仅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能构建各得其所的教育良好生态。
事实上,众多调研数据也显示,主动参与假期补课学生的比例占到总数的一半都不到,被迫补课成了普遍现象。与此同时,有家长在网上发帖诉苦,假期一长,孩子在家里就容易鸡飞狗跳,乱成一锅粥,不是沉迷手机游戏,就是沟通交流不畅快,让自己对孩子的管教有些束手无策。出现这一问题,说到底还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对头,需要静下心来真诚与孩子平等相待,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江苏常州这位校长的这段话,也揭示出“违规补课”乱象仍然存在。总而言之,“寒假不要补课”的发声,虽然是“人间清醒”,但仍需要老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家长积极投身家校共育行动和相关政府部门强有力的监管,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才能确保孩子们过一个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寒假。(潘诚)
编辑:徐楫越
校对:刘晨东
审核:倪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