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惊艳全网的中国纹样,来自93岁的她




“我这一辈子都在跟纹样打交道”
93岁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首次亲手为春晚设计年锦图,优美典雅、别具韵味的中国传统纹样,寓意吉祥喜庆和对幸福繁荣的美好向往,将长乐安康、富贵如意的祝福送给广大受众。
常沙娜说:“我这一辈子都在跟纹样打交道,但给春晚设计纹样,我也是头一回。”人们赋予传统纹样美好的寓意,将它们应用在春晚舞台各处,是送给每位观众的祝福。
纹样,浓缩了民间美学与数学原理,一个图形可以有多种变化方式。正方形大小叠加,形成回字纹,基础纹样通过旋转、平移、对称,可以产生多种新图案。此外,纹样里还有许多寓意吉祥的“谐音梗”,像是一场大型猜谜游戏,其中,葫芦象征“福禄”,象代表“祥”,金鱼则有“金玉满堂”的意思。
常沙娜说,中国传统纹样“就好像今天年轻人的问候语和网络的表情图!”它产生于人民,从古到今,人们赋予纹样自己的故事和寓意。

这些地标建筑的图案
93岁的常沙娜,身上汇聚着许多标签:“敦煌少女”、“敦煌守护神”之女、人民大会堂装饰设计师、新中国第一份国礼设计师、林徽因的得意门生…… 但她总是向别人这样介绍自己:“我是敦煌人。”
从1931年在法国里昂出生,到跟随父亲守护在千年艺术宝库莫高窟,敦煌是她一生挚爱,她也由此练就了“童子功”。
由于在敦煌壁画的临摹上颇有天赋,20岁时,常沙娜被选中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第一份国礼。在林徽因的启发下,常沙娜将敦煌元素中的“鸽子”运用其中,设计出景泰蓝和平鸽大盘、和平鸽丝巾国礼等一系列产品。当时苏联的芭蕾舞蹈家乌兰诺娃对此赞不绝口:“这是新中国最漂亮的礼物。”
1952年,常沙娜设计的“和平鸽”真丝丝巾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照明设计
一场感动全网的“相遇”
“爸爸,好久没见你了。爸爸,我亲爱的爸爸,我老惦着你......”在《开讲啦》节目中,这一幕感动了许多人:年逾九旬的常沙娜走进常书鸿美术馆,望着父亲的雕像,她一声声轻轻呼唤着爸爸,哽咽地回忆起曾经守护敦煌的点点滴滴。
1931年,常沙娜出生在法国里昂,常书鸿用当地一条河流的谐音给她取名“沙娜”。那时候,常书鸿闲逛时看到了书摊上的敦煌画册,翻看中他才知道,原来祖国竟有这样一座艺术宝库。
大受震撼之余,他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国,一定要去敦煌。常沙娜清晰地记得,那时候父亲常对她说:“沙娜,我们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我们要去看一看。”
常沙娜小时候与父母的合照
她曾问父亲“这么苦是为了什么?”,常书鸿泰然作答:“为的是保护好这些在荒烟无际戈壁滩上沉睡了千余年的瑰宝!”





编辑:李孟玲 审核:欧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