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岂能成为博取流量的工具
近日,有网友发现,成都太古里“牵手门”事件女当事人董某某开设抖音账号并直播。2月18日晚间,该账户开启了直播,但中途突然关闭,不久后主页显示“该账户已被封禁”。董某某想借道短视频平台“重出江湖”,结果被平台封号,一切都戛然而止,这也再次印证了一句话:“丑闻”岂能成为博取流量的工具?
“牵手门”事件之所以被全网关注,还要追溯到去年6月7日,董某某与一名男子在成都太古里牵手逛街,被街拍摄影师抓拍视频并发至网络,引发网友围观。同年7月,中国石油北京项目管理公司发布通报称,“牵手门”事件男当事人胡某某因存在生活作风问题、违反廉洁纪律等原因,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公司与董某某解除劳动合同。
董某某原本是一名普通人,但在经历了“牵手门”事件后,其形象有了广泛的“知晓度”。在事件的风头过后,接续“牵手门”事件的流量,先将自己打造成网红IP,而后为直播带货吸引“流量”,可谓是一门“不做白不做”的生意。然而,这次董某某打错了算盘,在最新一轮的身份转换中,遭遇了舆论的强势阻击,最终被平台封号,可以说是“机关算尽、白忙一场”。董某某复出账号遭封杀,也说明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在直播中,董某某曾侃侃而谈,回应“心理素质怎么提高”。诚然,董某某没有义务当着网友的面“出镜忏悔”,但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硬是表现出“走过风雨、云淡风轻”的知性范儿,着实让人感到有些不适。须知,曾经有污点的争议人物,要吃网红这碗饭,所付出的代价,远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网红经济时代,博取流量无可厚非。有的人凭才能,有的人靠颜值,当然,也有一些人“不走寻常路”。但无论怎么拼,也不能把“丑闻”当成博取流量的工具。如果平台放任董某某把“丑闻”事件当作流量变现的卖点,必然会招致互联网领域出现更多“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趋向。博取流量,绝不能迎合部分人的低级趣味,更不能把“丑闻”当成工具。通过内容生产挖掘人性的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才是赢得受众、赢得市场的正道。
(叶太阳)
编辑:徐楫越
校对:刘晨东
审核:倪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