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全网!《年锦》还有这些“彩蛋”

2024-02-23 11:10 阅读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今年春节,总台龙年春晚创意节目《年锦》惊艳全网。舞台上,四位演唱者分别身着汉代的深衣、唐代的襦裙、宋代的背子和明代的袄裙,演绎着历朝历代的流行经典。

将四套华服逐帧定格,放大局部,可以发现很多细节都充满玄机!快来一探究竟↓↓↓

深衣(汉):独家定制“非遗”

汉代深衣古朴大气,款式源自《列女仁智图》。

这套服饰中藏有很多“非遗”:衣缘和袖缘用了非遗工艺——长乐明光锦;腰带上的云纹为非遗刺绣工艺。

此外,外层薄纱参考了马王堆出土的方孔纱,头饰则是参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复制的东汉金步摇。

《年锦》造型设计张婷介绍,每个设计图都会改几十版,用百余种颜色、十几种布料打样。在反复修改纹样、无数次上色实验后,设计师最终定稿,交给织锦厂定制织造。

襦裙(唐):虚实成“仙”

唐代襦裙,款式参考敦煌莫高窟供养人壁画。 

为了对应歌词“雄狮过天山”,设计师在设计唐代襦裙时选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狮子纹,并用手绣的方式将它绣上去。“大概用了十多种布料打样,用了二十多天,最后做了一个虚实相结合的狮子。”

背子(宋):众多大师亲染手绣

宋代背子清新淡雅,款式参考了南宋《中兴瑞应图》

“罗”是宋代最著名的织物,这套服饰运用了非遗工艺苏罗。普通丝绸工序一般为8道左右,而苏罗工序则多达30道。

为了原汁原味地呈现,设计团队特别邀请苏州织罗技艺非遗传承人朱立群指导织造。

此外,曾在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十面埋伏》等作品中担任服装染色师的北京服装学院专家张承来亲自负责染色,抹胸由非遗苏绣大师周雪清亲自绣制。

这套造型的发饰参考安庆市棋盘山出土文物复原的金冠,江西德安、安徽芜湖等地出土文物复原的发钗,点缀以当时流行的绒花饰品,兼顾历史传承性与美观性。

袄裙(明):绣线里的门道

明代袄裙秀丽温婉,款式参考了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

张婷介绍,明代的绣花很有讲究,在配绣线时也着重考虑了颜色搭配。马面裙底襕的位置重新绘制了东门侍女纹,“三个人画了四天,每个颜色怎么配,最后配绣线。”

这套服饰搭配的发型参考了明代《百美图卷》,配以瓜果、蝴蝶、花卉等样式的非遗绒花装饰,与上衣的刺绣纹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编辑:汤吉宁 审核:温小强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