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也需要“老人版”

2024-03-26 10:44 阅读
大江网

  对于安徽宿州73岁的张大爷来说,去超市购物必须带的不是购物袋,而是老花镜。张大爷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有好几次,他都因为看不清标签上的字迹,向超市工作人员或其他顾客求助,“而且不是大包装的商品标识文字就大,有些商品虽然体积大,但标识文字可能比小包装商品还要小”。(3月25日《法治日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去超市购买食品时,老年人们往往面临着生产日期难找、标签字小被遮挡等问题,给他们的购物体验带来了不便。例如,很多食物标签上的字太小了,有些商品就巴掌大小,配料表、厂商、批号等各种信息挤在一起能有好几百字。而对于老人而言,他们都表示:配料表是不会看的,因为看也看不懂,就想看看什么时间生产的,保质期多久,结果后面写着“见袋身”。

  食品外包装上的标签是它的“身份证”,它所记载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成分等信息,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一个重要依据。相关信息标注得清晰、准确,消费者购买、食用时才能心里有底。

  在打造老人友好时代的过程中,更需要注意“细节的友好”,生产日期要让老人“也能看得清”。

  首先,生产日期的位置应该更加明显。目前,有些食品的生产日期标注在包装袋的底部或者背面,甚至被其他标签遮挡,导致老年人需要费劲地去寻找。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规定,生产日期应该统一标注在包装袋的正面或者上部,以便老年人能够轻松找到。

  其次,生产日期的字体应该更加清晰。很多老年人因为年龄增长,视力会出现问题,需要借助老花镜才能看清小字。因此,生产日期的字体应该放大,并且采用清晰易读的字体,让老年人不再需要费劲地去辨认。

  另外,生产日期的标注方式也应该更加统一。目前,不同品牌的食品生产日期标注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年月日,有的是月日年,有的甚至是使用农历。这种混乱的标注方式不仅给老年人带来了困扰,也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此外,超市也应该在布局上考虑到老年人的购物需求。可以在商品陈列处设置放大镜或者提供放大镜的服务,帮助老年人更加方便地查看生产日期。总的来说,生产日期的标注方式需要更加注重老年人的需求。

  (郭元鹏)

  编辑:徐楫越

  校对:熊细娇

  审核:倪旻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