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15年未验收!景德镇一项目20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用途成谜
原标题:
《景德镇一项目中央补助资金用途成谜》
套用其他公司审批手续申报项目

江西日报4月2日披露景德镇市新都陶瓷艺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都公司)一次性获得2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中央补助资金),建设“新都艺术陶瓷工业设计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陶瓷设计平台),十五年了仍未实施验收。景德镇市发改委认为,项目已实施,只是监管存在不足。4月10日至11日,记者再赴景德镇市调查,发现新都公司存在套用他人审批手续申报项目等诸多问题。
声称投资3300万元,年检报告显示0元
对于20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为何一次性拨付,景德镇市昌江区财政局局长李展图受访时表示,这是由于景德镇市发改委申请了一次性拨付,他们只能按章办事。至于这笔钱怎么用、是否用在项目上、用到哪去了,由市发改委负责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那时任务重、时间紧,所以选择一次性拨付资金。有的项目是一边申报一边建设,材料都是后续补齐的。”4月10日,景德镇市发改委产业协调和高新技术发展科科长盛文向记者提供了该项目的相关材料,材料显示新都公司投资3300万元建设陶瓷设计平台,即企业自筹2000万元、银行贷款900万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0万元,建设时间为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
一份加盖新都公司公章的《工程投入清单情况说明》显示,该公司陆续完成了3300万元投资,其中2009年至2010年9月,新都公司投入约1970万元。
事实是否如此?景德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的几份《年检报告书》显示,新都公司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经营状况中,长期投资、长期负债、全年亏损额均为0元。这份报告末尾加盖了新都公司公章,并附上了法定代表人陈金冰的签名。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年检报告是企业每年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企业当年经营活动的回顾和审查,对财务信息进行适当披露,可以提升企业信誉、预防经营风险、维护市场秩序,督促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新都公司长期投资、长期负债、全年亏损额为0元,表明该公司2009年至2012年未开展任何投资业务,长期处于经营停滞状态。
新都公司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陈金冰对此拒绝回应,称有事去找有关部门核实。
该项目套用盛都公司审批手续申报
盛文表示,该项目于2003年1月20日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05年11月7日取得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过,记者注意到,这些手续是由江西盛都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都公司)依法取得,并不是新都公司陶瓷设计平台的审批手续。
盛文还称,当初申报项目和资金时,盛都公司出具了一份说明,表示新都公司是盛都公司的子公司。
对盛文的这一说法,盛都公司负责人李先生持有异议,他表示,子公司是指由母公司投入全部或部分股份,依法设立的法人企业。新都公司股东为自然人陈金冰等3人,合计持股100%,并无盛都公司股份,两者是两个独立的公司。也就是说,即便盛都公司出具了说明,亦不符合法律规定。
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建设规划管理科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通常情况下,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最长有效期为两年。这意味着上述两个证在2007年已自动失效,无法适用于2009年的陶瓷设计平台项目建设。而且,新都公司套用盛都公司的报批手续是违法的,根据《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确需变更的,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不仅如此,该项目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也是疑点重重。证上显示建设单位为盛都公司,工程名称为民营陶瓷科技工业园,施工单位为江苏长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景德镇市吕蒙建筑公司。然而监理单位——景德镇市环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的资料显示,业主单位成了新都公司,工程名称变为陶瓷设计平台项目,施工单位为福建省闽清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而今,福建省闽清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项目有关负责人电话已无法接通。景德镇市环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于乃仓则表示,事情过去太久了,他们无从查实。“我调取了项目档案,用地、规划、施工等手续都已经查不到了。”于乃仓建议记者去找新都公司和景德镇市发改委核实。
对于问题重重的该项目,江西日报将继续关注。
记者手记
补助资金不能变成糊涂账
按常理来讲,任何一笔中央补助资金,从立项的那一刻起,到项目落实的那一刻止,整个资金的流转和运用过程,景德镇市发改委都应严格依法依规,做到心里有数,了然于心,可该单位只用“当时都不规范”来搪塞,造成该项目成为脱缰野马,无人监管。
与此同时,景德镇市发改委15年未对项目实施验收,导致中央补助资金变成了一笔糊涂账,恐怕不能只用失职来概括。这种只管申请、不顾实效的做法,既破坏了正常的行政机制,又损害了政府形象。发挥监管作用的景德镇市发改委理当明白,只有拿出雷霆手段,才能理清这笔糊涂账,让中央补助资金真正惠及有需要的企业。 (付强)
此前报道
原标题:
重申报、轻落实、疏监管
景德镇一项目中央补助资金用途成谜

2009年,在申报项目时,景德镇市新都陶瓷艺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都公司)称要创立“新都艺术陶瓷工业设计服务平台”,为全省乃至全国陶瓷企业提供开放式、全方位、全天候的一条龙服务,为我国陶瓷产业转型注入“创新血液”。然而,新都公司在一次性拿到2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简称中央补助资金)后,至今未依法对该项目办理用地、规划等审批手续,该项目也未进行验收。随着时间推移,该项目渐渐被人遗忘,暴露出的问题发人深省。
申报材料牵出项目迷局
近日,江西盛都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都公司)负责人李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在翻阅公司档案材料时,发现公司原负责人陈金冰在任职期间,借用盛都公司的土地,以另外一家公司(新都公司)的名义,申报了一个财政补贴项目,涉嫌套取中央补助资金。“要是有关部门追究起来,我们公司是要受牵连的,请你们帮忙了解清楚。”李先生说。
材料中,一份由新都公司提交给景德镇市发改委的《关于要求批复景德镇新都艺术陶瓷工业设计服务平台项目的报告请示》介绍了项目概况。2009年3月16日,新都公司表示要创立“新都艺术陶瓷工业设计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地点为景德镇市新都民营陶瓷园,总投资3300万元,建设总面积5300平方米。其中,首期完成研发设计部800平方米、产品展示部2000平方米;第二期完成中试车间700平方米、梭式窑及初产车间1800平方米;第三期完成新增设备和配套设备,具体为陶瓷梭式窑3套、压坯机6台、利坯机6台、烤花窑2套、中试成型生产线1条。
2009年5月7日,景德镇市发改委同意并批复了该项目,下发了《关于下达促进服务业发展项目2009年第三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而后,财政部门向新都公司拨付了20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李先生等人表示,整个新都民营陶瓷园都是盛都公司的土地,与新都公司没有任何合作关系,他们不知道这个项目建在哪里。
获得中央补助资金后建了啥
为了弄清事情原委,记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获知新都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金冰,公司位于景德镇高新区瓷都大道新都民营陶瓷园108栋108号。然而,3月20日,记者在该陶瓷园108栋附近转了几圈,发现只有1至22号。周边商户表示,108栋没有108号,也未听说过新都公司在此办公。
无法找到新都公司,记者辗转联系上陈金冰,提出见面核实有关情况,遭到对方拒绝。“你去找市发改委,他们很清楚情况。”陈金冰说。
景德镇市发改委产业协调和高新技术发展科科长盛文介绍,在获得20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后,新都公司借用盛都公司的土地投资兴建了一批建筑物,即位于新都民营陶瓷园的新都柴窑及其周边的几栋房屋。
根据盛文的描述,记者当天再次赶赴现场调查,发现新都柴窑并非项目中反复提到的梭式窑。周边许多陶瓷商户表示,梭式窑造价昂贵,他们在此经营了十多年,园内从未建设过梭式窑,更没听说过“新都艺术陶瓷工业设计服务平台”这个项目。目前,新都柴窑周边只有“寻味昌南”餐厅和“景漂驿站”办公楼。
“请问,该项目是何时竣工、何时投入使用,又是何时改成餐厅、办公楼的?”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盛文回复,该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由属地有关部门负责,负责监管资金的则是财政部门。
对此,景德镇市财政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这20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是昌江区财政局拨付的,应该找他们核实情况。昌江区财政局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该局会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再回复记者。然而截至发稿时,记者仍未得到答复。昌江区发改委投资股负责人江慧芳说,由于此事已过去十多年,再加上新都民营陶瓷园已划归景德镇高新区管辖,他们已无法查实。
“重申报、轻落实”不可取
在梳理该项目的一系列审批文件及相关资料时,记者注意到,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等单位反复要求,各地要严格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管理,专款专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早日发挥投资效益;严格按照江西省加大投入扩大内需工作机制,每月上报项目进度和实物工作量,项目实施要严格遵循有关建设程序,符合土地等管理要求。
然而,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规划管理科、数据管理科的工作人员通过系统查询后告诉记者,2009年至今,盛都公司和新都公司都没有对“新都艺术陶瓷工业设计服务平台”这一项目依法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没有办理用地手续,就不可能取得规划、施工等一系列证件,如果该项目建设了,就属于违法建筑,应予拆除,如果没有建设,那就涉嫌套取中央补助资金。
“到现在为止,这个项目还没有验收!”盛文说,当初操作没那么规范,不是按项目进度分批拨付资金、实时跟进项目进展,而是一次性把200万元打给了新都公司。
行政法学专家、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颜三忠教授分析认为,此事暴露出个别地方部门明知个别企业先天发育不足,也“硬着头皮”上财政补贴项目,把中央补助资金当成“唐僧肉”,只管申报、不管项目实施和实际效果,轻视监管、不抓落实的工作作风问题,如此工作方式不可取。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中央补助资金分散,种类繁多,很多补贴项目到了地方不公开、不透明、不共享,难以得到有效监督,再加上缺乏有效问责追责机制,出现问题也就见怪不怪。
颜三忠建议,应尽快搭建国家补贴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全面掌握企业已享受项目补贴情况,实现动态监管,同时,建立健全国家补助资金的追踪问责制度,让中央补助资金花到刀刃上,花到群众心坎上。
编辑:李孟玲 审核:倪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