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年轻人网上认“电子父母”,“真实父母”该反思什么

2024-04-17 10:06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宝宝,睡醒了吗?今天是你生日,妈妈给你准备了生日礼物。”这是“小琳妈妈”应网友们的共同要求制作的一条“生日祝福”视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陪他们过生日。视频里亲切热情的“小琳妈妈”是这些网友共同的“妈妈”,他们管她叫“电子妈妈”。最近两年,“电子父母”开始在网络上出现,这些长辈年纪的视频博主以“父母”身份出现,在网上与年轻人互动。很多年轻人开始在网上“认妈”“认爸”。 (4月17日《北京青年报》)

  如今,视频平台上“儿女”最多的“电子父母”是一对来自陕西的老夫妇,他们的账号名叫“和女儿分享日常”,账号目前共有115万粉丝。夫妇俩人长得都颇有喜感,每次出镜,他们习惯把眼睛笑成两道缝,嘴角也像乐开了花。这对老夫妇也热衷“搞怪”。视频中,老夫妇会戴着熊耳朵的围巾帽随着儿歌跳舞,也会在叠床单时像小孩一样拽着床单上下舞动。“电子父母”火爆,不知道父母们知道之后会有多伤心。

  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和挑战。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而“电子父母”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他们通过视频分享人生经验,提供心理慰藉,甚至在网络上陪伴年轻人度过重要的时刻,如生日、节日等。这些温暖的互动,对于独居在外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心灵的良药。然而,过度依赖“电子父母”的爱,可能会削弱年轻人与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的联系。真实的家庭关系需要时间和努力去维护,而不是仅仅通过屏幕来体验亲情。

  专家指出,年轻人如果从“电子父母”那里得到温暖和安慰,再回头反思自己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容易促成家庭矛盾的和解。这种说法固然具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更需要明白的是“虚拟的温情”“数字的温暖”终究还是“屏幕的冰冷”,它是不可能取代“真实的父母”的。“电子父母”走红,年轻人网上“认妈”“认爸”,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地反对,但它不应该成为替代真实家庭关系的手段。相反,我们应该将“电子父母”的存在作为一个契机,去重新审视和改善我们的家庭关系。所有父母都应该学学“电子父母”的做法,父母可以尝试更多地了解子女的生活状态,用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沟通方式,建立起更加坚实的家庭关系。

  “电子父母”现象反映了年轻人渴望父母理解的诉求。我们应该强化现实生活中的家庭纽带,让爱与关怀在真实世界中生根发芽。我们应该学习“电子父母”的关爱方式,用心去培养和维护不可替代的真实家庭关系。(郭元鹏)

  编辑:徐楫越

  校对:熊细娇

  审核:曹柯帆

 

编辑:李孟玲 审核:倪旻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