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坚决对高额彩礼说“不”
高额彩礼,恰如顽疾。现实生活中,爱情、婚姻、家庭,是人生的三部曲。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不少青年在高额彩礼面前,不是望而兴叹,便是谈婚色变。高额彩礼,既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又败坏了社会风气,成为制约乡村文明建设的不良因素。
让彩礼的意义回归于本意,既显礼仪之义,更显文明之风。中国是礼仪之邦,彩礼自古就有。源于传统结婚习俗中的“三书六礼”,本为彰显中国人对婚姻的重视,也代表男方对女方的尊重。然而,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彩礼出现异化,“礼”的本质退化,“财”的特性凸显,甚至形成攀比之风。动辄几十万元的“高额彩礼”,规格超高的豪华婚宴……在这场水涨船高的攀比中,很多家庭被动卷入其中,难承其重、苦不堪言,原本富有美好寓意的婚俗,却成了年轻人走向婚姻殿堂的“绊脚石”。因此,让婚姻的缔结回归情感,让“重彩礼”回归“重礼仪”,势在必行。
风俗习惯,陈其久远。要切实做到移风易俗,就必须移之以情、易之以理、管之以法,采用“育”的方式、“化”的手段,综合施治方能奏效,而非简单粗暴地变其礼、革其俗。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点名“高价彩礼”问题,传递出党和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治理决心。要破解高额彩礼之痛,就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正向引导作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专家解读、个案跟踪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正确的婚恋观与家庭观。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大力度对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陋习进行专项整治,不断推动婚事简办、喜事新办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婚俗新风真正吹进千家万户。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推进党建引领乡风文明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建强移风易俗队伍,充分利用党员、乡贤骨干等先锋力量,积极开展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抵制“高额彩礼”,不断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当好整治“高价彩礼”的宣传员、劝导员,让讲文明树新风有参照、有引导,在“润物无声中”成风化人。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履行职责,带头婚事简办,身体力行引导破除巨额彩礼等陈规陋习,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真正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只要深植文明理念、落实文明之行,坚决对高额彩礼说“不”,就一定能够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让文明洒满“希望的田野”。
(王丽君)
编辑:熊细娇
校对:徐楫越
审核:倪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