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彩礼,要不来幸福婚姻

2024-05-13 14:58 阅读
大江网

  近日,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农村地区包含彩礼在内的婚姻综合成本上涨,有男方家庭为结婚花费百万元,彩礼在内的婚俗成本飙升,不但违背了礼俗本义,物化了人格与爱情,而且加剧了婚姻焦虑,引发“恐婚”“不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事实上,高价彩礼屡屡触动社会神经,折射出人们对婚姻成本的焦虑,不少人苦高价彩礼久矣!有网友表示,有些地方除彩礼外,男方家庭还需承担改口费、盖头费、三金、酒席、拍婚纱照等多项婚俗支出,再加上购买汽车和城区的房子,让一些男方家庭不堪重负。这背后隐藏的,是城乡发展差距、攀比心理、男女比例失衡等原因。

  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一些女方家庭看到男方家庭条件不好,会要求更高的彩礼,想以此保持婚姻的稳定性,预防婚姻出现危机。但事实上,当彩礼过于沾染金钱和物质,必然导致“礼”的属性不断弱化,继而演变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反而成了婚姻、家庭矛盾冲突的导火索。从长远角度来看,新婚夫妇的婚后生活也难以琴瑟和鸣、风雨同舟,不仅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也有害于文明风尚的培塑弘扬。

  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202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与民政部、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召开推进移风易俗、治理高额彩礼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2024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实施,明确规定“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等等。毋庸置疑,这些政策举措陆续出台的背景,针对的就是某些地方愈演愈烈的高价彩礼之风,公众对此反映强烈,不得不治。

  与此同时,应该看到,彩礼是在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社会习俗,很难通过单一政策举措改变,治理高价彩礼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需要多措并举且持之以恒的精准治理,促进人们的观念进步,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那女方家庭可以向男方家庭要彩礼吗?当然可以。彩礼本无原罪,但彩礼越来越“高不可攀”,提出的彩礼金额与男方家庭经济条件不相符,将彩礼视为衡量爱情和婚姻的“筹码”,形成明码标价的地域“行情”,肯定是不行的。

  为此,需要在示范引领、群众自治、宣传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要带头抵制高价彩礼,在社会上真正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二是将治理高价彩礼的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广泛引导,对文明行为者给予相应奖励;三是加大对低彩礼、无彩礼地区婚俗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普及因高价彩礼滋生违法犯罪的反面案例,向公众提供负面警示;四是帮助农村青年提高职业技能和致富能力,拓展交友交际信息渠道,大力推动养老、教育、就业和医疗的城乡均等化。

  要知道,高价彩礼,要不来幸福婚姻,难以天长地久,对高价彩礼的执念,势必给双方家庭埋下重重隐患。进一步讲,治理高价彩礼不是某一个群体、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地方的事,需要齐抓共管、久久为功,让我们在尊重传统风俗的基础上,驰而不息移风易俗,帮助更多未婚男女在进入婚姻殿堂后同心同德、奋斗不止、白头偕老。

  (潘诚)

  编辑:熊细娇

  校对:徐楫越

  审核:倪旻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