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岂能变秀场,大学生直播当纠偏

2024-05-24 17:36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据报道,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刷到标题带有“大学生”“女大学生”等字眼的直播。这些直播地点有的在景点、餐厅,有的在校园,更有甚者在寝室或教室。直播内容也不乏性暗示、打擦边球、曝隐私等乱象。

  近年来,直播行业快速发展。时间充裕又精力充足的大学生,很快成了直播行业的主力军。一些大学生通过直播展示才艺、推介校园文化、进行创业和公益助农等,让人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激情洋溢的年轻活力。与此同时,直播行业也给不少大学生带来正向反馈,通过直播带货、知识付费等方式,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挣钱,从而获得经济独立的机会。并且通过直播,也能锻炼自己交流沟通、营销协作、商业运营等方面的能力。总而言之,直播行业的兴起,的确为大学生带来了不少机会。

  然而也要看到,走偏的大学生直播现象,也日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毒瘤,需要及时切除。一些大学生在直播时不分时间场所,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寝室休憩以及教学秩序。有高校学生抱怨到,自己的“主播”室友,会不顾及他人感受随时开播,“可能是一大早,也可能是半夜”,伴随的超大声动感音乐,让正常休息都成了奢望。有时不小心“被入镜”了,也可能出现隐私泄露、心理不适等问题。而在课堂上架起手机直播,既可能侵犯知识产权及个人隐私,也很可能影响到其他同学正常学习,从而破坏教学秩序。

  走偏的大学生直播乱象,也在不断试探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底线。一些人打着“大学生”等标签,进行直播引流带货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人为求流量打擦边球进行低俗直播。有业内人士称,部分直播账号明面上是个人运作,实则背后都有公司。“女大学生”“大学生”只是个标签,都是用来包装主播增加人气的,有人气才能有更多礼物和收益。一方面,擦边低俗的直播内容,无疑是对社会文明风气的冲击。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大学生,却利用大学生的身份进行直播,也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的违法行为。

  还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盲目跟风进行直播,也可能掉入MCN机构设计的陷阱。据了解,对于大学生主播来说,直播时长、签约合同等都可能暗藏陷阱,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成为MCN机构和公会追诉违约索赔的对象。一些MCN机构招主播,会先用一笔2000元至3000元的签约费作诱饵。签完合同以后,会监督主播直播。一旦主播达不到合同要求,公会就会以主播违约为由要求其赔钱。如此一来,面对庞大的运营团体,维权困难的个体大学生,往往容易陷入债务危机。

  针对大学生直播的乱象,需要各方共同进行纠偏。直播平台要加强对大学生主播的监管,对于擦边低俗的内容进行及时处理,通过算法审核机制与人工审核的结合,严肃抵制低俗不良的内容传播。高校也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直播观念,并提高辨别机构陷阱的能力。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明白,大学是长本领、增才干的关键时期,学业才是第一位,直播需要有度,因小失大终究是得不偿失。

  (陈奇)

  编辑:熊细娇

  校对:徐楫越

  审核:文峰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