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超声检查:小儿急腹症的“侦察兵”

2024-06-14 08:23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各种疾病都可能随时出现,其中,肠套叠作为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给许多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这种情况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超声检查因其无创、便捷、准确的特点,成为肠套叠诊断的“侦察兵”。

  一、肠套叠的概述

  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下的宝宝。其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由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往往只能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和体征来判断是否患病。因此,对于肠套叠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二、超声检查在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在肠套叠的诊断中,超声检查更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首选的检查手段。

  首先,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相较于X线、CT等其他影像检查方法,超声检查无需使用放射性物质,也不会对患儿造成任何伤害。这使得家长和患儿都能更容易地接受和配合检查。

  其次,超声检查具有实时性。通过超声探头在患儿腹部的移动,医生可以实时观察肠管的结构和形态变化,从而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肠套叠及其程度。这种实时性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超声检查还具有简便性和经济性的特点。超声检查设备普及率高,操作简便,检查费用相对较低。这使得更多的患儿能够享受到这一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超声检查在肠套叠诊断中的具体步骤

  患儿准备。患儿在接受检查时,需仰卧于检查床上,并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哭闹或过度活动,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年龄较小或情绪不稳定的患儿,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镇静剂,以帮助他们放松身心,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探头选择。医生在为患儿进行超声检查时,会根据患儿的年龄、体型以及具体的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通常情况下,高频探头因其分辨率高,更适用于体型瘦小、组织较薄的患儿,以捕捉更细微的图像;而低频探头则能穿透更深的组织,对于体型较大或腹部脂肪较多的患儿来说,能提供更全面的检查效果。

  扫查部位。医生在进行检查时,首先会对患儿的腹部进行全面细致的扫查,寻找可能的异常区域。在初步判断后,一旦发现有可疑的病变或异常征象,医生会进一步对病变部位进行更加深入、精准的观察和分析,以便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图像分析。医生会根据超声图像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存在肠套叠。典型的肠套叠超声图像表现为“同心圆”或“靶环征”,即外层为较厚的肠壁,内层为较薄的肠壁和肠腔,中间为反折的肠系膜和肠脂肪。

  诊断报告。医生会根据超声检查结果,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给出诊断报告。对于确诊的肠套叠患儿,医生会及时制定治疗方案,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四、肠套叠的治疗

  非手术复位。适用于病程在24~48小时内,没有明显的肠坏死或肠穿孔征象,并且套叠头部未脱出肛门的患儿。这种方法是在透视下进行空气灌肠复位,通过控制压力和充气时间,将套叠的肠管复位到正常位置。但需要注意的是,此过程需要在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肠道穿孔的风险。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出现肠坏死、肠穿孔、梗阻情况严重、非手术复位不成功或套叠继发于其他肠道疾病的患儿,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手术旨在解开套叠的肠管,恢复肠道的正常通畅,并清除坏死的组织。手术方法可能包括切除套叠的肠段、肠吻合等,具体取决于患儿的情况。

  五、肠套叠的预防

  科学喂养。婴幼儿阶段,家长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肠道负担。适当添加辅食,避免添加过于黏稠和过硬的食物,尤其在孩子一周岁以内。

  注意腹部保暖。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衣物,注意婴幼儿腹部的保暖,减少冷空气对腹部的刺激。

  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变质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蠕动。在制作食物之前,应挑选新鲜的食材,并仔细清洁双手和食材。

  增强免疫力。确保婴幼儿有良好的睡眠环境,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互动或体能锻炼,以增强免疫力。

  总之,肠套叠超声检查作为小儿急腹症的“侦察兵”,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家长和医生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应用和推广这一技术,为更多患儿带来福音。

  谢晓丹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人民医院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