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个好地方丨“瓷宫”奶奶和她的传奇一生

“她用7年的时间亲手盖起了一座堂皇巍峨的宫殿,堪称一座集陶瓷艺术大成的杰作。这就是景德镇著名的“瓷宫”,是由余二妹老人亲手打造而成的。”
余二妹(中)与游客在一起。作者供图
2024年6月6日,从浮梁县新平村传来噩耗:“瓷宫奶奶”余二妹离世了,享年93岁。
回顾这位老人的一生,历程足够波澜壮阔。余二妹幼年丧父,12岁起跟着舅舅学做陶瓷,由此开启了80年的陶瓷人生。1988年,她主动“下海”创业,打造的“九龙闹海”巨型陶碗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2010年,81岁的余二妹本该颐养天年,却作出惊人之举,不惜代价建造了一座属于这座城市的“瓷房子”……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她曾经的壮举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虽然她走了,但是一座坚毅的丰碑却树立在人们心中。
余二妹建造的“瓷宫”。作者供图
一
盛夏的浮梁花红柳绿、空气清新。
笔者来到位于浮梁县浮梁镇新平村,溪流潺潺,偶有和煦微风拂面而过,吹动树梢叶片窸窣作响,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
在村子东边的一座小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别具一格的宫殿式建筑,气势非凡。从村口远远望去,它巍峨屹立于群山之巅,金碧辉煌的外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躺卧于绿意盎然的山谷之中。
在拱形的大门两侧,各立有一尊张牙舞爪的瓷狮子,仿佛在镇守着整座宫殿的安全。曲折的台阶一直延伸至顶层,沿途可见各种装饰陶塑、壁画和建筑构件。
远看,虽给人一种坚实厚重之感,却又不失细腻圆润,堪称一座集陶瓷艺术大成的杰作。这就是景德镇著名的“瓷宫”,它是由余二妹老人亲手打造而成的。
她用7年的时间亲手盖起了一座堂皇巍峨的宫殿,风烛残年的老太和华美瑰丽的宫殿形成了剧烈的反差,让人震撼又不解。
二
余二妹生于景德镇一个瓷器世家,从小就接受陶瓷文化熏陶。
12岁那年,余二妹就在舅舅开的陶瓷作坊里打工学艺,潜心钻研制瓷技术。虽然年纪尚小,但她很快就展现出对瓷器的浓厚兴趣。
长大后,她先后在景德镇市艺术、红光、人民等瓷厂从事过陶瓷生产和销售工作。因为自小养成的陶瓷情怀和自身孜孜不倦得钻研,她最终从一名普通女工,成长为拥有自己独立陶瓷厂——黄坛瓷厂的创业者。
在创业过程中,余二妹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磨难,但对瓷器的热爱从未动摇。她开始注重搜集各种陶瓷,几十年来,余二妹先后收藏了6万余件各式各样的瓷器珍品,部分藏品甚至是国内外一些拍卖会上流拍的孤品。
余二妹和前来参观“瓷宫”的主持人杨澜一行合影。作者供图
对余二妹来说,每一件瓷器都是她耗费心血收来的,她视如珍宝,舍不得轻易卖掉。一些人开出天价想收购她的藏品,但都被她一一婉拒。
2010年,余二妹已年届八十,本该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纪。可一次天津之行,改变了余二妹此后的人生轨迹。她在天津看到了一座令人惊艳的瓷砌房屋,瞬间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从那时起,她就萌发了建造一座“瓷宫”的念头。
这个念头一经萌生,就像一粒种子深深植根于余二妹的内心,无论阻力有多大,都未曾动摇过。
可建“瓷宫”没有钱怎么办?她便将祖辈留下的老房子卖掉筹集启动资金。在选址上又反复推敲,后在当地村里帮助和支持下,终于选中了“鲶鱼村”这块风水宝地。
2011年,余二妹正式开始建设“瓷宫”
“瓷宫”初建时,请设计师要200万元,余二妹觉得不值当。于是,小学文凭都没有的她,跑去打印店花20元打印了一张福建土楼建筑图。
资金缺口还很大,怎么办?余二妹为了筹集资金,余二妹变卖了家中所有的值钱物和房产,连那些自己一直舍不得出手的瓷器珍藏也不例外。她还借遍了所有亲朋好友,最困难的时候,已经借不到了钱了,她便用融资的办法筹集资金。在通常的情况下,融资都比较难,更何况已经80多岁的老人,想融资就更难了。
后来,很多人都被她的执着感动了,纷纷出手相助。余二妹先后筹集到2000万元资金,用于建造瓷宫。
在建设瓷宫的七年中,老人吃尽了苦头,生活上节衣缩食,晚上睡在工地上的草棚里。
子女们因为她这个“疯狂”的想法,几乎与她断绝了往来;外界无数人对余二妹的举动表示疑惑和不解,认为她“自讨苦吃”“糊涂”了。
一些亲朋好友劝她别做傻事,留下这笔巨额财富给子孙后代。但她对此不以为然。从项目一经启动,她唯一的想法就是赶快完工,尽快让自己的梦想成真。
为了打造出“博物馆”的样子,她用收藏的6万多件瓷器,砸成80吨碎瓷片一一嵌入墙壁。
余二妹建造的“瓷宫”。作者供图
数年后,位于浮梁县新平村的第一座圆形宫殿“瓷宫”诞生了。这座斥资6000万元、容纳6万多件藏品,上下三层集纳各类陶瓷的私人宫殿,还被评为了2A级旅游景区。
“瓷宫”全部以瓷器和瓷片为材料,有最经典的花纹,有最绚丽的色彩,承载着瓷器的过往、生命和未来。
三
建好“瓷宫”时,余二妹已是年近九旬的老人。她和“瓷宫”留下一张合影,深凹的眼眶里流淌着笑容,干瘦的身子在“千年瓷宫万年藏”的巨型牌匾下显得很是挺拔。她说,自己一辈子从未化过妆,也没有穿过这样漂亮的衣裳拍照,心情很是激动。
回望过去的艰辛,在工程进行到中期时曾一度陷入困境,筹钱无门,债台高筑。疲惫不堪的余二妹甚至会在深夜独自哭泣,但第二天一早,她仍然会昂首阔步地出现在工地,仿佛昨夜的苦痛从未发生。
从下定决心到瓷宫最终落成,余二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7年的心血和汗水,终于在2017年这一年,凝结成一个占地1200平米、3层楼高的“瓷宫”。
宫殿内外装潢皆是经老人精心设计的,处处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极尽工艺精湛之能事。正是这份对瓷艺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最终造就了这座气势恢宏的“瓷宫”杰作,令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航拍镜头下俯瞰“瓷宫”。作者供图
如今,“瓷宫”作为一处独具韵味的旅游景点,每天来此旅游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游玩的时候,都情不自禁地想去了解“瓷宫”的创建者——那个执拗的老太太。
人们无法想象,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究竟是凭借着怎样的信念和动力去建造这座“瓷宫”?
显然,余二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普通百姓对家乡陶瓷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创新。
据景德镇新平瓷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丽华(老人女儿)、杨浩(老人孙子)所说,老人在临终前还十分牵挂自己的事业,她嘱咐孩子们,等她去世后,就把她埋在新平村的山上,她要生生世世守着瓷器、守着瓷都。
儿女们都说,一定会把老人留下的瓷宫管理好、经营好、发展好,不负老人的初心和遗愿。公司已研究将在景区适当的位置,给老人建一个纪念馆,把她一生的奋斗事迹,用图片和实物展现出来,让来瓷宫旅游的游客,亲身感受一个普通的景德镇女子用毕生的精力和热忱,表达对传统陶瓷文化的理解和致敬。
瓷器易碎,瓷心永恒。
就是因为有这样“犯傻”的余二妹,让人们看到人性的光辉不是只为名利,还有更高远的追求,也正因为有许多像余二妹这样执着的陶瓷人的坚守,景德镇的千年陶瓷文化才得以传承致远、历久弥新。
编辑:吴梦婷 童文静(实习生) 审核:倪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