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的黄埔情缘
赣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瑞金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行走在瑞金市,目光所及,到处洋溢着革命老区的红色氛围,红色土地、红色建筑、红色星徽……这里有说不完的红色故事、道不尽的红色情怀、接续不断的红色基因,而鲜为人知的是,瑞金还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简称黄埔三分校)的办学地。黄埔三分校历时六年多,为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民族独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地相宜 建校瑞金
适应形势 辗转办学
稳定集中的办学地点对一所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时局动荡,这对黄埔三分校来说却是一种奢望。成立之初,黄埔三分校本部位于瑞金水背街万寿宫,学员总队部设于县城上阳村杨家祠,学生总队部分别设于武阳乡武阳围、黄安乡黄安圩,入伍生第一团设于会昌县西江圩。1941年2月,为加强位于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当时在上饶)外围警戒,方便教学器材及军需用品的供应,便于学校管理,黄埔三分校迁往上饶广丰沙田、廿四都、七都等地。1942年6月,日军进攻浙赣沿线,上饶一度沦陷,三分校随长官部转迁福建建阳。1943年2月,迁往会昌,不久又奉命迁回瑞金,直至裁撤。六年间,数千名黄埔三分校师生饱受迁徙之苦,辗转两省四地,其中办学艰辛可想而知。
建制完善 桃李芬芳
作为分校,黄埔三分校沿袭了黄埔军校办学宗旨、理念和思想,在学校建制上也进行了参照,设有校本部办公处、政治部、教育处、总务处、经理室、军医处、会计室、学员总队等,校本部办公处统管全校日常工作等事宜,主任由中将担任,政治部、教育处分别负责全校政治工作、军事技术训练等工作,长官为少将军衔,其他部门长官为校级军官。黄埔三分校以教育训练正期学生为主,召集补训部队中、下级干部为辅。学生全期教育一般为三年,学员召训教育期一般为六至八个月。受训内容坚持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总理遗教、三民主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常识、外语、音乐、体育等课程,达数十门之多。每天安排要三操四讲,早中晚各教练两个小时,上下午各两节军事课、政治课。每天晚上要自习、站岗放哨各两小时,有时晚上还要夜行军拉练。受训生活可谓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又严肃紧张。1945年11月,黄埔三分校奉命裁撤,办学期间共举办5期,毕业学生7430人、学员5961名。
编辑:李孟玲 张晴烨(实习生)审核:温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