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备退烧药,正确用药要掌握
发热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退烧药是大部分家庭常备的药物,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每到换季,各种细菌、病毒滋生导致发热患者随之增多,退烧药的用药问题和误区也随之增多。退烧药用药不当有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一、什么时候需要用退热药?
对于轻症的发热,体温在38℃左右,精神状态良好,身体无明显不适时可以暂时不用退烧药物,通过多喝温开水来促进身体排汗或者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湿敷在患者的前额、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大血管的部位,有助于身体快速散热。一般情况下,体温大于38.5℃时才建议用退热药,但若发热时明显感觉到身体不适或难受也可以使用退热药。
二、退热药应该怎么选择?
目前常用的退烧药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赖氨匹林、吲哚美辛等。它们的退热作用基本相似,但是在适用人群和不良反应方面略有不同。安乃近可能引起重症药疹、过敏性休克以及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禁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尼美舒利易导致儿童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赖氨匹林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慎用于16岁以下儿童等。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经济的口服退烧药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目前市面上对乙酰氨基酚代表药物为泰诺林、(小儿)百服咛等,布洛芬代表药物有美林、布洛芬胶囊等。
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有什么区别
年龄限制: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轻微,适用于2个月以上的婴儿;布洛芬一般不推荐小于6个月的婴儿使用,因为有肾毒性风险。对于2个月以下的婴儿,世卫组织不建议使用退热药,可以采用物理降温。
给药时间:两种药物在24小时内给药次数都不能超过4次。对乙酰氨基酚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应低于4小时,而布洛芬不应低于6小时,如果剂量过大或用药过于频繁,会造成对肝脏的损害。
退热效果: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退热效应和作用持续时间均稍微增加,具有更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更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
安全性:总的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较轻微,是较为安全的。
四、退烧能否和含有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同时服用?
含有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常见的有999感冒灵、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新康泰克、泰诺(酚麻美敏片)、白加黑(氨酚伪麻美芬片)等,应避免与退热药同时使用。复方感冒药中大多包含对乙酰氨基酚,同时服用可造成退热成分重复使用,可导致药物过量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在服用感冒药前需要仔细查看说明书,核对药品成分,确定没有相同成分的情况下方可同时服用。
五、服用退烧药时要注意什么?
很多人生病发烧时,为了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而超出说明书中的规定,擅自加大用药剂量、同时服用多种退烧药或超剂量、超次数用退热药,虽然理论上说,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有可能会提升一定的退热效果。但是我们在追求药效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用药安全问题。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度不同,盲目加大药量,极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比如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肝脏损伤、昏迷等;过量使用布洛芬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后果。因此服药前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上规定的时间间隔,一般情况下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如果已经使用了说明书推荐的最大剂量仍然无法退热,或者退热药使用超过3天,症状仍未缓解怎么办呢?建议及时就医,找出发热原因,在医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用药。自行盲目加大退烧药的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影响发热的病因诊断,延误了治疗,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出现发热时,自行服用退热药方便有效,但也要认识到,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退热药只是通过降低体温暂时改善症状,不能根除病因,若发热持续不退或症状反复出现,建议及时就医,查清发热原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但是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像儿童、孕妇以及体质特殊的人群来说,在发热时,还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用药。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因儿童自身免疫力的发育还不成熟,如果出现持续高热的情况,还是需要及时就医,结合针对性的治疗以及后续的护理,才能有效退热。
张继康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