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大桥镇人大:推进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2024-07-08 15:54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黄雪芬、吴冬玲)近年来,信丰县大桥镇人大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土壤资源,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艾草、红薯、大棚蔬菜等绿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调研,打响艾产业品牌

  “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七届艾米果文化节,每年至少可以吸引3万多名游客来大桥旅游、消费。真没想到,小小艾草竟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草’。”县人大代表、大桥镇大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新建介绍说。

  为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镇人大根据当地的民俗习惯,向镇党委提出延续发展艾产业的相关建议,并组织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种植大户等,赴浙江等地,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推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艾产业发展模式。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响艾产业品牌,该镇又利用村小闲置校舍成功打造艾产业多功能园。园内建设了艾面条、艾粉干、艾饺子等各类艾产品生产线。目前,生产线可加工食用、日用、康养三大系列20多个相关制品,实现了从艾草的种植、加工到艾产品的销售,再到农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有效提升艾产业产能效益。

  据初步统计,艾产业每年可实现产值2100余万元,带动48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部分专业大户年收入均超10万元,助推大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并辐射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

  带头示范,助推薯产业发展

  “我们这里的红薯每年都供不应求,去年亩产约0.15万千克,总产量6万千克左右。今年打算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的老表增收致富。”大桥镇人大代表、富硒红薯基地负责人曹志方介绍说。

  镇人大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利用“民情连心桥”服务日,向农户宣传红薯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并由种植经验丰富的人大代表牵头成立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田间种植、病虫害防治、保存运输等技术指导。同时,采取“公司(电商)+合作社+农户”红薯产业发展模式统一解决销售难题。

  “人大代表十分热心,去年1月就联系到我,询问是否有意向承包种植。我因销售问题犹豫时,他们引入了农业公司和合作社,这是一个创收的好方法,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农户殷大哥高兴地说道。

  据悉,八角村、青光村今年新增8户农户达成种植红薯意向,种植面积130余亩。如今,大桥富硒红薯长势好、产量高、口感好、销路畅。红薯产业已逐渐成为该镇推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的又一致富路径。

  拓宽渠道,升级菜篮子产业

  “这里是百亩大棚蔬菜基地,今天采摘的新鲜蔬菜,明天一大早就会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上。”人大代表刘少贵介绍说。

  在青光村大棚蔬菜基地,一排排温室大棚,蔚为壮观。大棚里辣椒、茄子、黄瓜等农作物长势喜人。20多名菜农正动作娴熟地采摘、称重、打包、装车。

  镇人大按照信丰县打造东部片区蔬菜产业带核心区的发展思路,紧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农伯乐蔬菜专业合作社,整村推进蔬菜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集蔬果采摘、餐饮娱乐、研学文旅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有效提高蔬菜种植水平和品质。

  如今,青光村大棚蔬菜基地产业土地流转涉及脱贫户20余户,为脱贫户每年带来每亩约5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并带动当地村民直接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和管护,其中安排16户脱贫户固定务工,还有15户脱贫户自发就近种植蔬菜,实现产业转型和增收致富的有效联动。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