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子自嘲:惨遭AI“霸凌”!好气又好笑
“我连发了20多条‘转人工’需求,AI智能机器人客服连续回复20多条‘排队提醒’……沟通过程中也是答非所问,差点吵起来,真的被它气到了!”杭州宝妈阿丽(化名)通过“开吧”分享了自己和智能机器人吵架的经历,整个过程让她好气又好笑。
已读乱回!
杭州宝妈:被AI霸凌了!
7月9日,阿丽带着1岁半的宝宝打算从山西乘坐一趟航班返回杭州,航班的预计起飞时间是当天晚上9点半起飞,“值机过程中,航司广播提醒称该趟航班会延误,但具体延误时长并未详细告知。”阿丽说。
收到“延误提醒”后,阿丽赶忙致电航司进一步询问情况,“宝宝当时已经开始哭闹了,我给航司致电,对方一直是AI智能机器人客服在和我对话,过程中让我简单描述所遇到的问题,但机器人给出的回复简直是答非所问。”阿丽说。
后来,阿丽又再次通过该航司的小程序进行咨询,但在线沟通答复的依旧是AI智能机器人客服。“我仅仅是想问问人工客服航班具体的延误时间,再安排后续具体的行程。但提出20多次‘转人工’诉求后,平台上的机器人一直在提示我,前方在排队中!全程机械性回复的状态。”阿丽说。
最让阿丽来气的,是AI智能机器人客服的“已读乱回”。“我换了一个方式,问它延误后航司有何赔偿方案?机器人回复称需要进一步联系人工客服……这哪里是智能客服,明明是‘人工傻瓜’!当时我忍不住和它开骂,感觉自己被AI‘霸凌’了。”阿丽说。
AI的广泛应用,不同的人群存在不同的看法。阿明(化名)是一位读大四的学生,毕业前写论文需要查找的参考资料,他有很多是利用AI完成的。
“写论文本来是一件头大的事情,但是借助AI的力量真的很香。输入关键词后,它可以写文案、读文献、互动答疑、图像生成、翻译……极大的压缩了人工成本。”阿明说。
要想让AI给你“打工”,事先的“培养”很重要,“AI工具需要你提前‘驯化’,让它变得更聪明、更了解你的问题,这样才是有效问答。当然AI毕竟不是人类,可以选择性使用,不能全部仰仗它完成工作。我们要学会驾驭AI,而不是被AI所牵制。”阿明说。
接电话、“暖场”评论…
AI机器人涌入社交平台
此前,微博官方推出了一款AI评论机器人—“评论罗伯特”。自推出以来,它会每天高强度的对网友们的原创微博进行评论和回复,起到为评论区“暖场”的效果。
不过,有网友期待它的“光临”,也有网友却只想摆脱它的评论。
因为某些评论和回复的内容不合时宜,闹出了不少笑话,被网友们戏称为“已读乱回的赛博gai溜子”。
近日,多位网友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用AI接推销电话的经历,不管对方打电话过来是为了推销保险、课程、骚扰、诈骗等,面对AI全程已读乱回,就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白费力气。
沟通过程中,AI尽显插科打诨,顺带调侃一下对方,消耗对方的时间和耐心。如果推销人员说话太啰嗦、太机械,AI 甚至还会提出:“能让真人和我说话吗?”这样的“金句”,让网友们直呼:“这简直是推销电话‘终结者’的存在”。
这项功能,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认可,并留言评论说:“真的很需要这个AI帮我接电话!”
该如何合理的使用AI工具?
AI的广泛应用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某些情况之下,确实也会带来一定的困扰。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合理的使用AI工具呢?”记者将这个问题输入进某款AI软件内进行提问,得到了以下回复:
技术层面
1. 理解工具功能:在使用任何AI工具前,先深入了解它的核心功能和适用场景。比如,某些工具专长于图像识别,而另一些可能更适合文本分析或预测建模。
2. 熟悉操作界面:熟练掌握工具的界面和操作流程,这通常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等,以便能快速定位和使用所需功能。
3. 数据输入与管理:确保输入的数据准确且格式适配,这有助于AI工具给出更高质量的结果。同时,管理好数据,避免过时或冗余的信息干扰分析。
4. 参数调整与优化:根据具体需求调整AI工具的参数,这可能会影响模型的精度、召回率或其他关键指标,从而优化结果。
5. 结果验证与迭代:对AI工具产生的结果进行验证,确保它们符合预期,并在必要时进行迭代改进。
6. 技术更新与安全:定期更新AI工具,以获取最新功能和修复安全漏洞。同时,采取措施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
伦理与责任层面
1. 伦理考量:考虑AI工具使用的伦理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隐私、算法偏见和决策透明度。
2. 隐私保护:在处理个人或敏感数据时,遵循相关法规,如GDPR或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确保数据安全。
3. 公平与包容性:避免算法偏见,确保AI工具不会歧视特定人群,如性别、种族或年龄。
4. 透明度与解释性:尽可能使用可解释性强的AI模型,让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理解决策背后的原因。
5. 人类监督:即使在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中,也应保留人类监督,尤其是在关键决策环节。
无论底层技术如何变化,只要AI机器人学习的语料库源自人类,它们所展现出的一切,幽默、博学也好,愚蠢、偏激也罢,都会是人类社交互联网的一个缩影,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社交行为的种种。
编辑:陈笑笑 方清静(实习生) 审核: 温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