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西走出的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吴有训

2024-07-18 08:22 阅读
江西档案

 

对许多年轻人来说,这是个陌生的名字。他在美国的老师获得了诺贝尔奖,回国后培养的学生杨振宁、李政道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庆功会上,有一大半是他的学生和助手……他就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开山祖师”的吴有训。

1897年,吴有训出生于今江西省高安市。1921年,吴有训以优异成绩考取江西省官费留学,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师从康普顿教授。1925年,吴有训在康普顿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康普顿效应》后,谢绝挽留,毅然回国。两年后,因“康普顿效应”的成就,康普顿获得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康普顿所著的《X射线与电子》一书中引用了吴有训的实验结果,并认为这是康普顿效应最重要的实验基础。

回国后,吴有训受聘为清华物理系教授,建立起我国最早的近代物理实验室。他于1930年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论文,是中国人在本土做的近代物理科研成果首次发表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曾称赞他的工作“实开我国物理学研究之先河”。

吴有训数十载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有人统计,仅在1929年到1938年十年间,清华物理系毕业生中就有22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包括王淦昌、钱伟长和于光远等一大批优秀物理人才。杨振宁正是听从了吴有训的建议,从化学系转学物理系。多年后,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写信给吴有训说:“如果没有当年老师们的启蒙和引导,我现在的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我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有人说:“物理学从X射线的发现进入了微观世界,中国人从X射线的研究进入了现代物理。”这后一句,正是对吴有训的高度评价,也无可辩驳地确立了他在中国物理界的重要地位。1987年,为纪念我国物理界5位老前辈为开创物理学事业所作的贡献,中国物理学会设立“物理奖”,“吴有训物理奖”正是奖项之一。

 

编辑:李坚  游丽萍(实习生)  审核:李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