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最新研究:多吃苦,对大脑有害!
老话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在说明经过挫折和磨难的洗礼,人的方方面面才会得到锻炼,方可超越他人。然而,随着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我们已很少会面对像祖辈那样物质匮乏与生活窘迫的境遇,于是,有些家长认为,新一代的成长环境太“舒适”,需要人为制造一些“苦”来磨砺孩子。
近期,一篇来自《自然》旗下子刊《分子精神病学》的文章指出:吃苦,特别是早年吃苦,对大脑发育和个人行为有多种不利影响。
DOI: 10.1038/s41380-024-02556-y
人类大脑的可塑性与应激负荷
大脑具有可塑性。在面对逆境(包括各种困难及恶劣的自然环境等)时,人的神经、代谢等生理调节系统会产生各种生理反应,以适应逆境。
如果长时间或者反复面对逆境,这种生理反应会逐渐积累,从而形成“应激负荷”,这种负荷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精神和身体上的疾病。
不同逆境
对大脑的具体影响
1、虐待
针对儿童的虐待行为无疑是一种可耻的犯罪。除身体上遭受伤害,儿童的大脑发育及心理成长也会蒙受恶劣影响。
研究发现,针对儿童的虐待、忽视及性虐待会导致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海马体以及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体积减少,并影响脑垂体发育。这些大脑结构与认知、情绪、行为管理、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因此,针对儿童的虐待行为,会分别影响其认知、情感等多种能力。
除了受虐待的儿童,研究还观察到童年曾受情感虐待的成年人,其腹侧纹状体灰质的体积会偏小,并表现出对奖励反应的不敏感。这种变化虽被认为更有利于在困难条件下生存,但也会阻碍其探索性的行为。
2、社会机构抚养
对抚养机构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抚养机构成长的儿童,往往缺少他人的关注,获得认知和社交的机会也相对更少,这些儿童的大脑灰质体积更小,皮质厚度更薄,并表现出执行能力(包括如计划、组织、解决问题、情绪调节能力等)与大脑奖励机制的异常。
上述影响与收养年龄和时长有关,收养时间越长,海马体积越小,杏仁核体积越大。越早被收养的孩子,对母亲和陌生人的分辨能力越强;越晚被收养的孩子,上述能力越弱,同时还会更少采取冒险性的决定,在获取奖励性的游戏中得分也更低。
3、霸凌
近年来,校园霸凌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被霸凌者往往遭受持续反复的攻击与恐吓。许多研究表明,语言和身体攻击、同伴的排挤和威胁等,与大脑多个区域的变化密切相关。
被霸凌者的梭状回皮质更厚,影响儿童对其他人面部表情及其他面部信息的理解;同时被霸凌者的壳核体积更大,减小速率更快,可能导致在面对风险和处理奖励时表现出异常。
4、孤独
5、家庭矛盾
6、贫困
7、环境污染
人如果持续暴露于多种神经毒素,包括重金属或准金属(如砷、铅)以及人造化学物质(如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盐)等有毒有害的环境污染,会给孩子的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例如砷、铅或农药的暴露,会对大脑胼胝体、海马等多个部位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记忆和认知等能力的下降。
综上所述,逆境会对某些个体的杏仁核、海马体、前额皮质和前扣带回皮质等造成影响,进而引起情绪调节、记忆和决策功能的失衡,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已有研究表明,童年逆境与超过 40% 的儿童精神疾病和超过 25% 的成人精神疾病的发病有关。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孩子成长更需要增加心理营养,不应该制造“心理逆境”。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更注重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照顾和促进,多了解一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多一些共情式的沟通,有质量的陪伴,理解支持和认可才是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韧性的重要保障。
作者:艾钰杰 中科院基因组学在读博士
编辑:李孟玲 审核:温小强